在交通發達的今天,買張機票,一個小時內就可以從臺北飛抵高雄,比過去搭火車快上許多。然而,問題卻很有可能出在搭計程車前往機場的路上。因為市區的交通阻塞,說不定延誤的時間就超過半個小時以上。電源控制是處理器運算速度的最後瓶頸

同樣的,根據摩爾定律,每18個月處理器的速度就快一倍,處理器的運算速度不斷超越巔峰不是問題,真正的問題在於周邊的元件是否足以支應這些超高速的運算。一群從英特爾退休的資深主管認為,電腦運算速度最後的瓶頸就出現在電源控制及輸出入(I/O)的環節上。於是他們3年前(1999年)組成了一家公司Primarion,專門針對電源控制及I/O等技術的研究,終於開發出一項突破性的產品,這顆被該公司總裁稱為「處理器藍色小藥丸」的電源控制晶片,即將在今年第3季正式問世。而今年7月,該公司也在臺灣成立了亞洲區總部。Primarion副總裁暨亞洲區總經理劉信生指出:「三年內整個處理器的電源控制系統,將產生革命性的變化。」

現在處理器周邊所使用的電源控制晶片,由數顆類比元件組成,主要的功能只是被動地應付電壓的轉換等。Primarion所開發出來的元件反被動為主動,將數顆類比元件整合成一顆數位的邏輯元件,內建的軟體可以主動控制電源特性。劉信生表示:「在處理器運算速度以GHz為單位的今天,我們現有的電源控制功能還停留在MHz的腳步,這個技術在過去可能不是問題,但是未來處理器運算速度要推向10GHz,甚至於30GHz的巔峰,唯有使用這類數位的電源控制元件,才能確保高運算速度的處理器能夠穩定運轉。這樣的技術突破與典範的轉移,就像是汽車引擎從早期使用化油氣轉變成含有微電腦控制功能的噴射供油系統一樣,將是全面性且不可逆轉的改變。」8086時代老將,掀起運算技術新革命

Primarion是由4個英特爾的資深主管創立的,其中董事長就是當年設計英特爾8086處理器的成員之一,還有將8086賣進IBM的行銷主管。原本已經打算退休的這幾個人,因為這個新的事業又重批戰袍,打算為今天的資訊業界另創一個革命性新紀元。由於資訊業界所擁有的既有技術,在發展上已經面臨瓶頸,所以他們從國防、航太工業領域找來許多專家,開發適合商用及個人電腦使用的應用方案。

3年前當這個點子被提起的時候,立刻引起包含英特爾在內的許多業者的注意及興趣。從1999年至今,該公司經歷3次增資,目前資本額已經接近1億美元。股東當中除了英特爾外,還包括電源控制晶片最大供應商Intersil,其中英特爾更是3次增資都參與,Intersil則擁有15%的股份。

劉信生指出:「這個新的解決方案對產業來說,除了為高運算的時代開出一張通行證之外,在設計製造的層次,也是很大的突破。」主要原因是,過去在設計、生產類比元件的時候,由於技術障礙高,因此在設計時程及量產過程都不容易控制。現在從類比轉為數位IC設計的難度及成本都會降低許多。價格仍高,先鎖定伺服器市場

Primarion的突破性技術雖然來勢洶洶,但是競爭者也同時在開發新的技術、尋求突破,Primarion以一個新的公司,要如何與現在檯面上已經擁有市場優勢的公司競爭,並且進一步確保市場能夠接受該公司的技術成為未來主流?劉信生表示:「我們相信競爭對手一樣會尋求新的技術,來解決現有的瓶頸,但從物理上來說,方法其實很有限,所以我們相信最後大家找到的方法將會殊途同歸。而Primarion起步得早,將會是我們最大的優勢。除此之外,Primarion也會與處理器業者英特爾保持密切的聯繫與合作,加上大股東Intersil採用我們的技術,聯手推動之下,相信我們會很有機會成為市場主流。」

Primarion的電源控制晶片價格,目前仍比同業貴了10~20%。劉信生指出,在市場開發上,Primarion會先從伺服器等高端應用領域著手,因為這個領域比較迫切需要能夠支應高速運算的電源控制產品,而且對高價晶片的接受度也比較高。劉信生並信心滿滿地表示:「根據我們預估,明年便可以取得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市場。」

Primarion的晶片使用的是矽鍺(SiGe)材料、CMOS製程技術,目前在美國、日本、韓國及臺灣都有晶圓代工夥伴。今年7月在臺灣設立亞洲區總部,主要因為臺灣是整個資訊產業的製造核心,舉凡供應商、製造夥伴及客戶等等,全都在這個島上。目前該公司部分晶片的晶圓代工在聯電,封裝測試則與華泰半導體合作,劉信生強調,未來Primarion會將原本散布在各地的晶片製造工作,全都集中在臺灣。

這項新產品明年將正式量產,劉信生表示,明年將會跟英特爾的新一代處理器一起推動。此外,Primarion認為要能夠確保處理器運算時,電流、電壓等因素更穩定,未來電源控制功能將更貼近處理器核心,所以該公司計畫在2004~2005年間,將把這項技術送進處理器裡。也就是說,未來的趨勢是在處理器裡內建電源控制功能。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