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資訊產業部統計,中國2002年PC規模可望超越1000萬臺,如果成長速度不變,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PC市場的預言將提前到來。市調機構IDC指出,2001年中國前10大PC品牌中,本土品牌有6名,佔54%,IBM、惠普、戴爾與宏碁四家「外來」廠商加起來只佔18%。
在2001~2005年這第10個5年期間(簡稱十五),不僅外來品牌擬定2005年以前的PC征戰計畫,連前二大的聯想與北大方正,也憑藉過去與國營企業的關係、價格與服務面對四強,中國PC即將進入戰國時代。5%市佔率已成門檻
根據IDC統計,2001年中國PC排名分別為聯想、北大方正、IBM、戴爾、清華同方、TCL、惠普、長城、宏碁與海信。聯想以31%市佔率居冠,第二名的北大方正市佔率已落到10%,第三名的IBM更不到5%。因此,未來3年中國外來PC品牌的目標都看上5%市佔率。
美國成熟的PC業態,會由3~5家主要廠商領導市場。未來3年,中國也將由PC擴張期進入成熟期,競爭激烈勢在難免。如果中國每3部電腦就有1部聯想電腦,其他9家廠商搶佔另外2部的難度當然很高。
5%的市佔率正是門檻。宏碁發表第二代Aspire家用電腦後,直接挑明「叫聯想來看看什麼叫家用電腦」,2年內要從第9名拉到前5大。而即將代惠普征戰商用PC的康柏Evo,準備用3年搶下中國1成商用PC。甚至以PC直銷聞名的戴爾,也在今年第一季以4.3%佔有率擠進中國第4。搶進前3大有捷徑?
中國CCID(賽迪顧問)指出,2000年中國PC結構有64.8%來自商用PC,35.2%屬於家用PC。到2001年時,商用PC佔62.3%,家用PC佔37.7%,想要在短期內搶進中國PC前5大,商用PC確實是條捷徑。
不過,例如宏碁第二代Aspire電腦,就強調強大的家用功能,原因在於PC即將成為家庭的「控制中心」。同時,宏碁的價格也刻意比聯想低1元人民幣,宣示價格競爭力絕不比聯想弱。CCID認為,未來3年,中國PC的主導力量將從價格移往服務與通路的規劃,並且成為市場洗牌的主因。
回過頭想,中國採購商用PC的大宗幾乎都是國營企業,聯想、北大方正等「地頭蛇」擁有絕大的優勢。再加上中國PC品牌具有價格與售後服務的優勢,短期內的生態恐怕不容易打破。IDC統計,中國PC價格有70%在1000美元以下,外來PC品牌平均高出當地品牌22%。從中國銷售模式找機會
進入中國的外來品牌中,以戴爾的成長最為驚人。進入中國不過3年的戴爾,2001年已是中國第4大PC廠商。戴爾的生產基地設在廈門,卻在中國推出速馬(Smart)家用電腦,鎖定中國85%沒有電腦的家庭。戴爾過去3年的中國策略,就是以定制生產與敏感的市場價格打下中國第4大。
逐年擴張的中國PC,在各PC廠商的眼中是塊大餅,IDC或CCID都相信,雖然85%的中國家庭沒有PC,但是機會不見得在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融合筆記型與桌上型電腦的移動PC(DeskNote),甚至Tablet PC,在中國都有成長的空間。要越過5%的市佔率門檻,在於是不是走對了路。
中國PC從爆發期走向成熟,或許需要10年光景。提前布局卡位,對志在PC寶座的廠商來說刻不容緩。宏碁、IBM、惠普、戴爾、Sony…都宣布積極進入中國,但是進入時間短,效益尚未發酵,究竟是贏了中國等於贏了世界?還是贏了也是輸?3年內答案就會揭曉。
熱門新聞
2025-02-05
2025-01-31
2025-01-30
2025-02-03
2025-02-03
2025-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