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金融保險等產業強大的後端資訊運算環境著稱的IBM,透過產品生命周期管理(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簡稱PLM)平臺而把觸角伸向製造業。IBM亞太區PLM總經理Raoul Engelshoven相當有自信地說,IBM的PLM在汽車和航太業業績是全球第一,大大提升產品設計到製造流程的效率,「但電子製造業的PLM研發是我們未來要努力的方向。」

新款汽車設計流程到投產原本要18到24個月的時間,為什麼現在只要10到12個月就能完成?其中關鍵因素在於開發者協同作業平臺的整合機制。其中軟體元件再利用、分享和整合,原廠能和來自各地的夥伴共同開發,縮短設計和製造雙方溝通往返時間。PLM只用於有實體產出的製造業。

以日本汽車Toyota的案子為例,Raoul說,PLM大大改變了總公司的經營模式,縮短新產品在市場的生命周期,以及總公司和其他代工廠商的合作關係。「創新涵蓋三要素:產品、流程和方法,以降低成本和增加利潤為目的,協同設計平臺提供設計一次、多處代工製造模式,並進行全球市場行銷。」

根據市調公司Aberdeen的報告指出,全球PLM市場規模2001年為180億美元,2005年規模將達500億美元。Raoul對於亞洲地區的成長潛力表示樂觀,他表示,全球硬體製造代工漸漸看向亞洲,尤其是日本、中國大陸或臺灣、印度等地,除了當地的資訊交換外,資訊多半來自歐美地區,協同設計平臺是串連彼此的最佳工具。

不過,他說,IBM的PLM在高科技領域不是第一名,因此起步較晚。「未來3年我們要迎頭趕上競爭者。」在PLM市場還有IBM的勁敵EDS和參數科技,Raoul說:「提供企業端對端解決方案是我們的優勢,包括中介軟體和基礎架構、PLM和KM等系統,其他廠商只有針對特定領域提供平臺。」

IBM PLM小檔案:

IBM亞太PLM部門共有275人,加上個別行業的合作夥伴共有1500個,涵蓋日、韓、中國、臺灣、印度、紐西蘭、澳洲等。IBM在全球PLM市場的合作夥伴,MSC Software協助客戶導入由Dassault Systemes開發的PLM軟體和技術支援,包括CATIA設計分析應用、ENOVIA和SmarTeam協同資料管理軟體、流程重組工具等。

IBM製造硬體產品所需的零件種類多達54萬種,供應商有5萬家。1993年導入PLM系統之前,因為情報或溝通不足而中斷專案比例高達25%,導入後在2001年統計資料顯示,零件種類和供應商各減少一半,中止的專案比例更降至1%。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