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一語引發「Morris核爆」,你怎麼看待下半年的景氣?
再辛苦的產業也會有成功的公司,再成功的經濟也不能保證每家公司賺錢。張先生用產業分析環境,但我卻認為市場會起伏與活躍。
現在我比較不擔心市場成長有多快,而是關心市場轉型時,IBM能不能提出新的價值觀、新的value system加在產品與服務上。除了價值,如果把通路調整好,一方面可以成長,一方面經濟好轉時,也會跟著起飛。IBM接下來3年的亞太區計畫是什麼?
IBM看到的動力有四塊:第一,企業不斷談論怎麼提升效率,效率來自很多流程的整合、降低成本。第二,美國911事件後,很多企業對永續經營體認更深。企業如果可以降低成本、提升經營,就會加重投資。
第三,產業走向open movement是趨勢。過去IBM談談Linux,或是grid computing(格網運算),就是典型的產業標準。第四是供應商有沒有研發、投資,或帶領改變。產業可能有起伏、好壞、興衰,但卻要能夠因應環境的改變。
舉例來說,IBM的伺服器全球市佔率達27%,這代表還有73%的企業使用非IBM的伺服器,假如上面所說的四項都可以做好,IBM就會繼續成功。我的計畫就是透過夥伴做好這四項,而且不要和競爭對手一樣。因為你不斷在創造價值,所以事業才不斷創造高峰嗎?
倒不是我自己,公司要成功,就必須了解整個市場的改變。回過頭來,我們是不是也有新的價值可以貢獻出來?像我現在的工作,可以看到IBM全球的發展,同時也要隨時問自己:「企業需要的方案到底是什麼?是不是可以符合他們的需求?」你有什麼成功的秘訣?
我自己啊?我今年在IBM第25年,我自己沒有很注意QCC金盾牌,直到上星期我亞太區老闆(IBM亞太區營運總裁北城恪太郎)說:「凡是QCC的成員,可以按照興趣,邀請任何人來參加聚餐。」我才記起來。
上禮拜在日本,他在東京一個私人的俱樂部安排中午聚餐,我心裡有個感觸:每天做同樣一件有趣的事情,心裡頭很興奮,所以感覺不明顯。
當時亞太總裁講了一些話:「現在產業的變化很快,人力變化也很快。但是IBM舉辦的QCC聚餐,不是只有請你吃頓飯而已,而是認為你是一位25年的同仁,公司祝福你進入新的里程碑,鼓勵你25年才開始。」
當年進IBM時,很多同仁說:「我不要做長期,2年以後,我要唸書、要轉業!」這沒有對錯,20年前就已經有這種想法。說到成功的秘訣,我想問的是:你有沒有辦法在同一個工作或角色上,保有長期的熱情?有這樣的認知就夠了嗎?
某一個時點,會有很多成功的事業與不成功的部門,有熱門的產品、有不被看好的設備。在某一個時點,會有大家都看好的市場,也會有大家看淡的領域。這些都不重要,成功會屬於那些願意看長遠未來的人。
北城恪太郎提醒我說:「IBM要留下一個印象,就是IBM還是很關心25年以上的同仁。」這並不代表IBM不會做一些積極的動作,例如提早退休等等,因為這是一個競爭的環境。
但是這是公司的基本價值!IBM在乎長期一起打拼的同仁。15~20年前,臺灣成長非常的快。當時大家都說:「人才來不及培育。」我還記得當時的友商,政策就是高薪挖IBM的人。來不及培養嘛,挖角最快!健康的產業是集眾人之力培養下一代,我鼓勵大家看長期而不看短期。惠普會釋放出很多有「意外人生」的經理人,你怎麼面對?
我覺得你問得很對!IT產業不斷在變化,第一個心得是接受新工作時,一定要有「計畫」。如果私底下問我的同仁,答案可能是IBM很短視、很現實。可是沒辦法,速度一定得快,但是對同仁,眼光就要放遠。
而且,我每接一個工作,就假設如果做得不夠好,IBM隨時可以把我換掉!今天接亞太區副總裁1年了,我心裡還是隨時準備明天可以下臺。
這個心態對事業會有兩個幫助,第一是做對的事,不能說「副總裁」頭銜大,就可以隨便下決定。IT產業很實際、很競爭!做得好,效果很快,對應到事業就是步步高陞,做不對,產業競爭對手馬上就換牌、洗牌了。
帶隊者要有一種知覺,就是明天還有沒有機會跟同仁一起打拼。IBM人才很多,為什麼要我D.C.錢去做這個工作?我告誡自己:隨時都應該準備好面對挑戰。這麼想,戰戰兢兢的感覺就出來了。
第二,以年紀來看,沒有什麼資深跟資淺之別。很多資深的主管,他們接受科技的速度、韌度都不會輸給資淺的同仁。產業變動時,要問自己:「整個團隊是不是都有年輕的心,而且不斷改變。」假如一個工作25年的同仁,像我,在這個變動的產業中,25年並不能給你任何的承諾。因為IBM仗著年輕的心和團結,所以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IBM成功的部門幾乎都是這樣。一個領導者,不能看得遠、變得快,就會被取代。例如惠普是IBM的挑戰,也是機會。IBM千萬不能低估對手,假如輕敵、驕傲,就會失敗。商場上的競爭一定有贏有輸,你怎麼面對敗陣之事?
我發現,年輕團隊不太喜歡講輸的事情,所以有兩種情形,一種是大家矚目的案子,輸贏大概都知道,另一種行為,就是輸了也不知道。
我堅持層層檢討輸的原因、化輸為動力。不過,大家在意的好像還是商場的輸贏。事業夥伴的輸贏也很重要,我常說輸掉一個客戶很可惜,可是輸掉事業夥伴影響更大,因為夥伴有很多客戶。但是,輸掉一個有前途的IBM同仁,比輸掉事業夥伴更嚴重,因為同仁可以handle更多的事業,不容許損失!
熱門新聞
2025-02-05
2025-01-31
2025-01-30
2025-02-03
2025-02-05
2025-02-03
2025-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