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投資中國大陸的業者進一步了解當地各主要城市的商業投資環境,電機電子公會8月13日發表「2002年中國大陸地區投資環境與風險調查」。在分析了52個臺商主要聚集城市各個層面風險條件後,報告中總結最適合投資的據點前5名分別為:蘇州市區、無錫、寧波市區、蘇州崑山及杭州市區。而投資風險相對偏高、不鼓勵投資的區域則包含了南寧、保定、泉州、東莞、南昌、莆田等城市。

臺商投資中國大陸的家數至今已超過6萬家,金額則高達1000億美元的規模。但是許多臺商在選擇投資據點時,由於資訊不充分或者缺乏具公信力的投資評估依據,有時只能憑直覺或者貿然行動,因而遇到許多困難與挫折。這項調查報告的計畫主持人中原大學企管研究所教授呂鴻德便指出:「以東莞為例,歷年來臺商在東莞的投資企業家數與金額都名列前茅,然而殊不知東莞在連續幾年的風險評估當中,皆屬於高危險群。」

在這項調查報告中發現,在中國大陸各區域中,投資風險最低的屬於華東地區,該區域無論在自然環境、公共設施、社會、法治等條件都明顯較其他區域優良。若以中國18個省市來看,浙江及江蘇是投資風險最低的兩大地區。

中國各城市為了爭取外資的進駐,競爭也很激烈,一些比較積極的區域,由主事官員帶頭拉攏臺商或者主動改善區域內的基礎環境,部分城市就在這樣情況下,在建議投資的排名中不斷上升,呂鴻德指出:「揚州便因為主事者的努力,使得該地在今年躍升為A級的推薦城市。而蕭山也因為機場建置完成,排名提升不少。」

這項風險評估調查進行至今已經是第3年,當地官方在連續幾年觀察調查的進行之後,也漸漸了解到要吸引投資必須在哪些環節上多下功夫。呂鴻德指出:「與去年的調查結果相較,今年在42項投資風險中,就有高達37項指標呈現較去年改善的趨勢。」

除了當地投資風險的評估,這項調查也針對臺商投資現況做了分析,其中有幾個值得注意的趨勢:首先,企業的規模越來越大。早期投資中國以中小企業或個人為主,現在則以上市上櫃或大型企業為主體。此外,臺商也從原本的單打獨鬥漸漸群聚成為工業區域或工業城的型態。而臺商赴中國也從投資者個人行動漸漸變成一個家庭的移居,甚至有些還出現三代同堂的情形。

呂鴻德開玩笑地表示:「臺商投資大陸的型態已經從早期的『進入』演變成『浸入』的境界了。」不過要避免風險與挫折,呂鴻德認為應該要抱著「敬入」的態度,不要以高姿態介入市場,對當地市場及當地人抱持尊敬、敬畏的態度比較好。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