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網路設備從電信、企業市場蔓延到SOHO與家庭。MIC資深產業分析師梁昇凱分析,2002年上半年,由於廣域網路產品的挹注,臺灣電腦網路產值仍持續成長,北美和日本是臺灣廠商最重要的兩大銷貨區域。

中國大陸與韓國擁有產能規模、製造成本與內需市場的競爭優勢,加上政策刻意扶植,對臺灣的威脅逐漸成形,梁昇凱表示:「臺灣要尋找出路,三通和研發要雙管齊下。」

但總體成長幅度趨緩,僅有5.8%(去年成長15.7%),區域網路部分甚至比去年下滑2.5%。而去年大紅大紫的WLAN廠商,今年出現洗牌效應,梁昇凱表示:「WLAN產品價格比去年下滑四成,影響廠商毛利,不少廠家因而出局。」但庫存問題獲得紓緩,74%的庫存去年年底就已經消化完畢。

在產品集中度方面,新興產品業者與二線廠商的崛起,使區域網路前四大的集中度由去年上半年的74.9%下滑至61.1%;廣域網路則由73.7下滑至58.4%。值得一提的是,拜網路纜線數據機和xDSL之賜,廣域網路產品的自有品牌比例由4%提高到9%。中國設備市場露疲態

過去,有些廠商專攻北美或中國電信設備市場,但今年上半年,大陸地區市場成長力道卻出現疲態,梁昇凱指出:「和2001年相比,電信採購衰退了35%。」

部分業者遂把焦點轉移到網路普及率較低的區域,諸如南非、東南亞等等,梁昇凱表示:「以前都是廠商單槍匹馬去勘查市場,現在卻是組團去!」

他分析,因為這些地區的採購落後先進國家約1到1.5年,國內狀況和全球經濟板塊脫勾,即使去年國際大環境走下坡,但對這些國家的網路設備需求影響有限。SOHO交換器一枝獨秀

2002年上半年,xDSL躍居產值比例最大類別。梁昇凱表示,xDSL榮枯和電信採購案息息相關,雖然今年上半年xDSL產量比去年同期成長了8.0%,但因為產品跌價幅度大,產值反而下挫13.8%,他表示:「因為僧多粥少,大家都殺價競爭。」

類比數據機產品無論在產量或產值部分都呈現負成長,而纜線數據機因為上游晶片價格下跌,加上業者殺價搶單,產量成長107.5%,但產值卻只有22.1%的成長幅度,產品規格仍以DOCSIS 1.0為主流(佔88%),而內建式新產品效應則不如預期。

交換器則首度出現產值衰減現象,跌幅高達32.6%。梁昇凱表示,下半年晶片跌幅將會趨緩,加上高價位機種10/100+GbE(Gigabit Ethernet)與純GbE機種的貢獻,產值應會逐漸回穩,全年產值跌幅降為16.4%。產品方面,以無網管功能交換器居大宗,但二線廠商漸漸也會切入Layer2的網管產品。至於去年一度走紅的SmartSwitch,今年卻冷冷清清。

SOHO路由器可以說是2002年上半年成績最亮麗的一環。因寬頻日漸普及,使得家庭與中小企業上網需求大增,SOHO路由器產量比去年同期成長263.%,產值也提高173.3%。許多傳統數據機、ISDN業者都來分食這塊大餅,梁昇凱表示:「對他們來說,轉型做SOHO交換器是生存法門之一。」

SOHO交換器以支援NAT(網路位置轉譯)、DHCP(動態主機配置協定)、PPPoE(乙太網路點對點傳輸協議),並內建網路卡晶片與4埠交換器的基本型產品居多。為求降低成本並整合網路加值功能,將會形成基礎型與進階型兩大發展主軸。網路卡受LOM衝擊大

網路卡受LOM(主機板內建網路卡)衝擊甚深,預估今年產量將下跌16.1%,產值部分和纜線數據機的情況類似,在晶片價格下跌、廠商又割喉搶單,產值衰退37.9%。

今年上半年,10/100M網路卡產品價格跌落谷底,但10M類別因PCMCIA比例高,平均價格和去年同期相比不降反增,平均價格甚至高於10/100M網路卡。

梁昇凱預估,2005年GbE網路卡市佔率將會達到15%,但是今年出貨比例仍相當低,佔不到1%,他表示:「就算是VoIP也不需要這麼高的效能,現階段主要應用還是侷限於企業。」

在傳輸效能上,正值GbE與100Mbps世代交替之際,但市場趨勢究竟會由網路卡主導,抑或由交換器主導,目前仍未可知。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