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TFT-LCD面板業者奇美電子,8月22日推出一款30吋的液晶電視用面板。該公司總經理何昭陽表示:「TFT-LCD技術最早是從日本發展出來的,後來韓國隨後竄起,現在奇美推出這款30吋面板,證明了臺灣廠商在大尺寸面板的技術能力上也不落人後。」奇美這款新產品將在明年初量產。

TFT-LCD面板目前主要應用在筆記型電腦及桌上型個人電腦顯示器上,而高畫質電視被認為是一個潛力雄厚的新興應用領域。

目前仍在萌芽階段的液晶電視,去年出貨量仍不及100萬臺,不過根據Display Search的預估,2005年液晶電視的市場規模將超過1000萬臺。何昭陽表示,奇美在三、四年前便十分看好TFT-LCD面板在電視上的應用,因此投注許多心力研發相關產品。

目前液晶電視的面板主要供應商是夏普,佔有78%的市場,松下居次。而韓國業者三星及LG等也虎視眈眈,兩家公司今年開始量產的五代廠,便皆鎖定大尺寸液晶面板。奇美目前籌設中的五代廠(奇美三廠)也將會盡快投入量產,追趕上國際腳步。

臺灣業者在TFT-LCD產業嶄露頭角是這一兩年的事。根據統計,臺灣業者在2000年時產量僅約5~6萬片,到今年第2季已經晉升到坐二望一的地位。預計到2005年更將成為TFT-LCD的全球最大供應國。主要業者除了奇美之外,還有友達、廣輝、華映及瀚宇彩晶等。

其中奇美在毛利率表現上略優於同業,在今年第2季奇美擁有30%的毛利,奇美副總經理許庭禎指出:「最主要原因是奇美今年在大尺寸面板有不錯表現,目前的出貨比重有35%來自17吋以上的產品,對營收貢獻度高。除此之外,由於奇美自己擁有各項關鍵技術,沒有技術授權及權利金的支出,成本也相對較低。」

技術自主是奇美的一大特色,相對於友達的技術來自日本IBM、松下,瀚宇彩晶來自東芝,以及廣輝技術轉移自夏普,奇美在許多關鍵技術上堅持自行開發。在TFT-LCD面板的關鍵零組件當中,彩色濾光片佔成本的26%,驅動IC則佔19%,分佔材料成本的一、二名,而在這奇美目前這兩項零組件都能自給自足。

除此之外,在製程技術上的突破也使得該公司降低許多成本。何昭陽舉例,該公司目前在灌液晶的製程上,已使用一般用於五代廠的技術,這項技術除了使得一般要3天的製程可在5分鐘內做好之外,液晶的用量也比傳統製程節省4成左右。

由於具有體積輕薄、省電、低輻射等優點,LCD被認為將逐漸取代CRT成為顯示器主流。因此也吸引了包括鴻海在內的許多業者想要投入這個產業。

關於這點,許庭禎表示,TFT-LCD面板的開發過程及製造有許多技術門檻,回顧奇美過去幾年來的歷程,有許多不為人知的辛苦,許庭禎半開玩笑地表示:「如果重來一遍,我一定不想再做這個行業!」所以對於新加入者,許庭禎表示,他只有一句話,那就是「Good Luck!」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