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消費者買車時,比較注重車子作為「移動工具」的價值,例如:外觀、性能、品牌形象、安全、價格等等。但是隨著加入WTO,市場結構朝少量多樣化改變,加上各家車廠產品日趨同質化,廠商便在車用IA上挖空心思,盼能創造差異。

Telematics(結合資訊、電信的IA應用,主要應用於汽車)即是因應此一需求而生。北美與歐洲從1996、1997年開始便陸續推出汽車IA應用, 臺灣亦有許多車廠對車用IA相當積極。裕隆不但與各領域業者策略聯盟,甚至砸下8億元重金研發衛星定位系統,光是在location base service(行動適地性服務)上就申請了7項專利。

裕隆的車用IA並不使用一般的Auto PC,而使用CAN Bus來串連各種功能(如即使顯像、防盜器、手持設備等)。裕隆汽車亞洲技術中心計畫所所長黃振宏表示,CAN Bus比Auto PC更具彈性,可依照不同等級的車款移除或增加功能。

裕隆還並與中華電信共同開發TOBE移動生活平臺,整合資訊、生活、道路、e化四大平臺,透過GSM或傳呼系統提供服務。其他國家的車用IA服務通常都需另外收費,但消費者若使用TOBE平臺服務,僅需負擔電話通信費。

黃振宏希望能整合電子收費服務、智慧型汽車、汽車資訊傳播系統、先進安全汽車系統與自動駕駛系統等服務。但電子收費服務礙於政策考量,遲遲未能展開。他表示:「道路收費一年有500億商機,政府不會輕易釋出。」

裕隆大手筆投資車用IA技術,目的並不是要「賣車」。黃振宏解釋,臺灣一年汽車市場胃納量僅有34萬臺,卻有十幾家在搶,汽車裝配導航系統的比率又不到5%,分不到多少雨露:「如果只為了賣車,投資8億花10年也不能回收。」

他表示,鉅額投資是為了脫胎換骨,成為車用IA技術領導廠商,未來並不排除做技術授權,新興市場中國尤其是裕隆的攻略重點。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