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問題一直是企業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一大問題,如果能夠延攬優秀人才,將可提升競爭力,本身帶來更多創新機會,尤其在面對國際級的激烈競爭壓力之下,軟體產業中工程師的研發能力扮演很關鍵的角色,研發能力與眼光是否具有國際級水準,更將影響臺灣軟體產業是否邁向世界舞臺。
許多軟體企業反應臺灣軟體研發的優秀人才難找,不過,趨勢科技研發部協理龔化中卻表示,優秀的軟體人才的確不容易挖掘,但是即使在不景氣時節,還是有機會找到不錯的人才。大多數業界的軟體工程師出身自各大專院校裡,如何讓學生在學校的學習過程中就了解軟體研發的精神與整體流程,便是舉辦百萬程式競賽的重點精神。
趨勢科技網路軟體教育基金會主辦的「趨勢百萬競爭程序競賽」,今年已堂堂邁入第三屆。龔化中說,由於一些技術上的限制,並且為了確保公正性,今年仍是兩岸各自評比。不過,他透露明年將很可能會讓兩岸學生共同競賽,這將會使挑戰難度升高許多,也使競爭情況更白熱化。
龔化中表示,大陸學生的素質相當整齊,尤其是參賽的重點學校隊伍幾乎程度都非常一致。大陸學生的優點在於產品文件相當完整,設計良好,可是缺點是像寫學術論文,比較一板一眼,變通性較不夠,大陸學生的得失心也比較重,落獎時甚至還哭成一團,心態還需要調整。而臺灣學生的優點是設計文件風格比較活潑,也比較具親和力,可是缺點是要加強品質部分,尤其是要多花更多時間進行程式的測試。
他舉例,在臺灣的趨勢科技部門當中,專門撰寫程式的約有80位工程師,可是測試工程師則有100多位。龔化中認為,軟體開發的過程並不只有把程式寫出來就可以了,重點在於測試。另外還有人機介面的使用、產品行銷與創意等。有些程式基本核心很精良,但是介面讓使用者操作不便,或是行銷團隊無法打出產品的重點精神,都會使一個好產品被埋沒。
在競賽的試題部分,龔化中表示,由於去年911恐怖攻擊,加上網路運用普及,因此企業更了解資料備份與分散儲存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因此今年的題目圍繞在災難重建(disaster recovery)與異地備援相關的主題。
今年臺灣地區總共有136支隊伍報名參賽,大陸地區則有高達409支隊伍報名。從初賽到複賽激烈篩選,最後各只剩下10支隊伍進入最後百萬獎金的爭奪賽。龔化中表示,大陸地區進入決賽的隊伍原本前三名皆為北京清華大學的學生,但最後是由華南理工大學的Acme贏得百萬冠軍寶座,有點令人跌破眼鏡。不過當主審公布評分標準與成績後,在場學生都心服口服。
而抱走臺灣區的百萬程式競賽的,是由清華大學資工系所組成的Extremers隊。其它名次分別為,第二名交通大學、台灣大學的大河馬隊、第三名清華大學的Eustis隊、第四名的清華大學、台灣大學的illusion 3.0隊、第五名交通大學的不屈鬥志勝負師隊。另外,獲得入圍獎的則由來自清大、台大、交大、中央、成功五所大學的五家將隊、中原大學的Elite隊、台灣大學的Shark隊、交通大學的1948隊、台灣科技大學的以馬內利隊。
龔化中表示,大陸第一名華南理工大學的Acme的總分比臺灣清華大學資工系所組成的Extremers高5分,但是由於主審並不全然相同,所以雖然分數有些微差異,並不能就這樣斷定臺灣學生的能力比大陸差。雖然沒有讓兩岸學生一起比賽,兩岸資訊科技學生特質上的差異還是看得見。
他還提道,軟體開發應該是一種分工合作的過程,團隊中不能每個研發人員都以諸葛亮自居,應該是各種人才都有。這場比賽真正成功的關鍵,在於希望能研發出一個真正的產品,並不是只是Demo的程式,因此需要一個真正堅強的團隊。龔化中說,有了撰寫軟體程式的實際體驗,畢業後進入業界,應該更有研發精神與競爭力。
另外,在參賽的性別部分,大陸地區進入決賽並且得名的隊伍中有3位女性,可是臺灣地區進入決賽後的10名隊伍則清一色皆為男性,龔化中表示,他並不認為資訊科技領域裡男性的能力就比女性強,他以趨勢科技為例,還是約有20~30%的女性工程師,因此他說,這次參賽者的性別比例,令他覺得有點意外。
熱門新聞
2025-02-08
2025-02-12
2025-02-11
2025-02-13
2025-02-10
202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