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Gartner統計,臺灣2001年IT硬體支出中,伺服器佔17%。在這17%當中,PC伺服器佔了33%之多,Unix伺服器則有53%。Gartner預測,到2002年時,臺灣PC伺服器將佔整體伺服器35%之多,而Unix伺服器將下滑到50%。這意味著PC伺服器將持續成長,並帶動商機。

過去幾年,臺灣PC伺服器市場幾乎由宏?、IBM與康柏霸佔。但今年5月惠普與康柏成功合併後,立即在上半年發酵,成為臺灣市場上洗牌的重要因素。IBM、惠普皆有斬獲,反倒是宏?在兩強夾擊下落居第三。

在iThome周刊的統計中,總體銷售值中,惠普以29.8%位居第一,其次為IBM的29.3%,宏?以15.8%排名第三。銷售量惠普佔24.7%,IBM為24.5%,宏?則以20.7%落後。上半年和2001年同期相比,幾乎重新洗牌。惠普投下一記深水炸彈

惠普企業系統事業群工業標準伺服器部協理趙長新表示:「惠普從2001年上半年的24%市佔率成長到30%。」臺灣PC伺服器寶座就由IBM讓給惠普。不過,宏?高科技產品行銷企畫處直銷總處協理張光華說:「上半年PC伺服器規模只有微幅成長,誰拿下單子,誰的市佔率就高。」

IBM同樣感受到上半年的詭譎氣氛,第1季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4.5%,至於第2季營收狀況,IBM並未公布。惠普在上半年成長比原本預期的樂觀,趙長新說:「大概是快要合併了,所以通路商也顯得相當積極。」

為了衝刺2002年,下半年開始,惠普、IBM都將強化在臺的通路布局。IBM預計在第4季增加通路數量,而正值敏感時刻的惠普,也語帶玄機的說:「目前10家通路商的變化不大。」而過去景氣大好時,宏?直銷與經銷比重約1比1,但今年上半年,直銷已超過經銷,比重達3比1。景氣狀況讓人措手不及

2001年第3季急遽下滑的景氣,讓各家PC伺服器廠商措手不及。「等到反應過來時,已經來不及挽救了,」趙長新接著說:「2001年的PC伺服器,真可用『慘澹』兩個字形容。」景氣因素影響市場需求極深。

景氣對企業最直接的衝擊,除了營運,IT預算的支出也捉襟見肘。對應出現的是光華商場可以購得的「大PC」,張光華開玩笑地說:「說景氣不好,有幾家賣『大PC』廠商還賣得不錯呢!」所謂的「大PC」,多半指1顆處理器機種,除了硬體「像」伺服器,平臺多半都使用PC平臺。

這類1顆處理器的伺服器機種,正中企業「價格」的下懷,而這塊市場也是最多臺灣本土廠商盤據的領域,銷售多半以單機為主,解決方案層面少之又少。這代表國際品牌的產品延展度無法觸及,也不願打價格戰。2顆處理器成為兵家必爭

2顆處理器機種,由於市場廣、應用多,被視為競爭最激烈的市場。4顆處理器以上的高階機種,雖然可應用在不容出錯的企業運算領域,但是價格不菲,而且應用幾乎已經定型,2顆處理器機種的商機既大且快。

2顆處理器的伺服器可能還會因為英特爾而當紅。由於英特爾在伺服器的Pentium 4計畫晚於Xeon,因此,早已有廠商將PC的Pentium 4處理器使用在伺服器上。張光華認為:「這會使1顆處理器的機種受到PC擠壓。當企業非得在價格與效能取得平衡時,2顆處理機種就會起來。」

IBM企業主機暨周邊系統事業群業務經理程元也同意這樣的說法:「1顆處理器的伺服器就是大PC,價格是主導因素。2顆處理器的中階機種,講求的是擴充、維修、管理,而高階的4顆處理器機種就講求穩定。」價格不該成為市佔率指標

此次大調查查訪的廠商,幾乎異口同聲呼籲企業:「不要以價格為唯一考量。」在大型企業中,採購與需求分屬於不同的部門。「殺價」對採購人員來說是績效,但是殺價的結果可能導致當機卻求助無門的窘況。

臺灣2002上半年的PC伺服器可說是幾家歡樂幾家愁。在這變動不大、幾乎持平的市場中,只要搶下一宗生意,市佔率就隨著變化。低價獲得訂單確實不可取,但在景氣不明朗的下半年,這樣的競賽將持續下去。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