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和學界雖然仍有持續觀察,但對業界不見得好。互動不多,數位學習國家級計畫執行單位對這塊新市場的了解和產業實際發展有落差,過於強調供應端如產品標準,忽略需求面的認知。臺灣有100多家參與數位學習產業的廠商,其中有三家提供的技術符合國際SCROM標準,讓不同平臺彼此能讓課程進行分享或轉換。
數位學習改變人的學習習慣,而改變不意味抗拒,需要更多的誘因並鼓勵參與。雖然教育部已經承認三分之一網路學分,仍然落後國外許多,大陸也有67所網路學院,韓國有17家網路大學。要改變中國百年來面對面授課和上課習慣不容易,24小時服務、老師把課程送到家的數位學習,節省上課舟車往返的時間成本。
臺灣市場不夠大,軟體廠商都非常辛苦。臺灣成為一個實驗島,進而建立完整的學習環境,官方和私人或業界應該維持合夥關係,共同為數位臺灣目標努力。九連一貫一味要求老師學習數位技能,魚和熊掌無法兼得,課程品質勢必會受到影響。
數位學習和內容有相當大的關連,藉由政府的力量推動數位內容產製,可以將好的內容銷售到華文地區。數位學習型計畫五年40億元預算,明年編列7到8億元,可以引出民間約兩倍的商機。這塊市場仍將是洋土解決方案大戰,不過國外和本土的內容仍有習慣、文化的差異,外商的產品不見得有優勢。
未來市場需求趨勢已經從平臺轉向內容,整合性服務產值和需求比重將逐漸提高。根據IDC預測,全球e-Learning市場到2003年在企業的部分有1140億美元的規模,高等教育有70億美元,國高中小等有69億元的規模。
大陸、香港、臺灣地區預估到2005年e-Learning年複和成長率為41%、13%、13%。根據資策會的預估,臺灣線上學習產業到2004年將有31.18億元的規模。當地政府和大型企業採購平臺的需求浮現,中國全國教育第十個五年計畫也強調教育資訊工成,目標2005年讓全國所有學校上網。
熱門新聞
2025-02-08
2025-02-12
2025-02-11
2025-02-13
2025-02-10
202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