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業的盛事之一、在歐美已一連舉行6年的化合物半導體國際研討會,今年(第七屆)的年會首度移師亞洲,並於 9月9~11日在臺北舉辦。負責協辦這項活動的華鴻創投總經理陳仕信指出:「化合物半導體是一個很新的產業,現在很多人在談半導體產業下一步是什麼?我們認為化合物半導體便是下一個主流。」陳仕信並指出:「這次年會選在臺灣舉辦,反映臺灣在這個產業的重要性。」

他解釋,化合物半導體雖然是由歐美及日本發展出來的,但臺灣在最近的5年內迅速竄起,目前全球化合物半導體的產值超過5成是由臺灣業者創造,已經躋身全球第一的地位。過去這個產業年會都是在歐美舉辦,臺灣廠商只有零星幾人出席。相對的,今年的出席者中4~5成是臺灣業者,剛好吻合現在產值分布的情形。

化合物半導體指的是用一種以上的元素組成的一種半導體材料。一般來說,半導體元件主要可分兩大類,一是由單一元素的材料,例如矽(Si)、鍺(Ge)等。另一類就是化合物半導體,砷化鎵(GaAs)便是最典型的例子。由於許多用化合物材料做成的半導體元件與傳統的矽元件比起來,具有高頻、高功率、耐高溫等特性,所以一般認為化合物將漸漸取代部分單一元素,成為未來半導體元件的主要材料。

目前化合物半導體在光電領域運用最廣泛,所以在臺灣也有許多人直接稱之為「光電半導體」。其應用範圍包含照明,如LED(發光二極體),還有資料儲存領域,如CD/DVD的光學讀寫頭。另外,許多無線通訊元件也是使用化合物半導體,例如射頻(RF)、高功率放大器(PA)等等。

化合物半導體業界的這項國際研討會,每年吸引許多世界各地化合物半導體業界的高階主管參加,今年也不例外,吸引了大約120個業界領導者。陳仕信指出:「今年的研討方向主要從製造端出發,探討目前各大領域的應用情形。除此之外,今年更希望透過此會議凝聚業界力量,共同推廣這項新一代的半導體材料,希望逐漸取代現有的材料,擴大這個產業的發展空間。」

在應用面,這種取代現象其實已經慢慢發酵,國科會光電小組執行秘書石大成便指出:「未來5~10年,LED將逐漸取代現在的燈泡,成為一般號誌或者大樓及家用照明設備。」石大成指出,LED的耗電量低,大約是傳統燈泡的1/8~1/10,而且壽命更是傳統燈泡的好幾十倍,因此非常具競爭性。目前在美國加州所有的交通號誌全都改成LED型態的燈號了,臺灣目前也逐漸在換裝當中。除此之外,LED也大規模應用在手機上,越來越流行的藍光LED,目前便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況。

而這當中有非常龐大的商機,潛在市場全包含全球交通號誌,加上未來在公司及家用的照明,可說是一個非常振奮人心的潛力產業。臺灣化合物半導體產業,7~8成便是來自LED,目前已是全球第一的供應商,加州的交通號誌用LED就幾乎都是由臺灣業者供應的。

臺灣之所以能在短短5年內快速在化合物半導體產業竄起,石大成分析,以LED為例,主要是由於臺灣在這個領域投入早,而且剛好有一批非常有經驗的人才回國發展事業,例如臺灣主要LED供應商國聯光電,當年就有一批從美國HP回臺的資深技術人才。此外,臺灣的集資環境還算良好,因此在有「錢」又有「人」的情況下迅速發展起來。而在市場競爭上,臺灣也取得相當程度的價格優勢,所以快速成為這個產業主要供應國。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