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講求的工廠自動化在1980年代末期「失聲」以後,1990年代急速竄起的Internet重新為市場洗牌。1993年起飛的網路浪潮,對全球的影響正如英特爾Andrew Grove所說:「所有公司都將成為網路公司。」
1994年就已經提出e-Business概念的IBM,在經過幾年演化、建置之後,歸納整理出電子商業的後續腳步。在轉捩點上,IBM為企業提出四大解決方案,包括先進的技術、格網運算、開放架構與自我管理系統。
IBM大中華區企業系統部副總裁秦尚民表示:「正因為網路對企業所帶來的衝擊,未來一個成功的企業、領導者,都必須知道如何運用IT來創造價值。」對於大中華區的企業,秦尚民也觀察到企業「知道IT重要性,但是又避談IT」的矛盾性格,因此區隔出文盲企業與知識企業。
IBM今年的發展,伺服器方面將主推格網運算,包括伺服器、Linux與服務,而儲存事業將專注在儲存軟體發展,正巧是當紅的兩大企業需求。買下TrelliSoft宣誓儲存野心
今年8月29日,IBM宣布買下儲存軟體廠商TrelliSoft。TrelliSoft針對SRM(儲存資源管理)開發的軟體,正好與既有的Tivoli儲存管理軟體互補,再加上員工僅有30餘人,整合容易,因此被視為重要的里程碑。
IBM亞太區儲存系統部副總裁Brian Hamel認為,儲存軟體架構可分為三層:基礎建設、資料管理與儲存資源管理。根據Gartner Dataquest在2001年的統計,全球儲存軟體有163億美元的規模,其中基礎建設佔44%。今年,Dataquest認為市場只有152億美元,基礎建設卻有54%之多。
因此,包含軟、硬體在內的基礎建設,將是儲存市場一塊商機大餅。Brian Hamel認為:「光有硬體還不夠,還要有軟體搭配,才能構成基礎建設。」
Brian Hamel還坦承:「各別看IBM的儲存產品,或許不全是同級產品的第一名,但是透過技術整合為解決方案後,就是第一名的架構。」接下來驅動儲存美麗新世界的力量,將來自企業永續與企業效率兩大方向。格網運算踏出電子商業下一步
除了儲存企業大量的數位資料,IBM認為格網運算還是電子商業的另一根支柱。IBM亞太區格網運算客戶中心總經理Naoki Washio認為,格網運算可以分為四大步驟:第一是運算資源的格網運算,第二是資料格網運算,第三是應用的格網運算,最後才進入商業收費的隨選電子商務。
秦尚民為格網運算所下的註解是:「在開放標準的前提下,以Internet為基礎,做資源分享的運算。」也就是透過網路,把散布在全球各地的記憶體、處理器與儲存容量視為一個大設備,供應企業運算的必要資源。
就現在來看,Naoki Washio認為企業還是處於1~2階段之間。接下來在全球網格運算組織Globus的推動下,企業很有可能在2003年進入應用格網運算領域。至於第4階段的隨選電子商務,IBM還有自我管理系統因應。同時,「還要看企業對格網運算的接受度與景氣。」Naoki說。
格網運算最終的目的,還是要讓運算資源像水、電一樣隨開即用。不僅IBM,臺灣宏碁的微巨服務也是基於相同的概念。在企業越來越仰賴Internet的情況下,IBM更認為格網運算就是電子商業下一步該走的路。刀鋒服務中心為格網運算鋪路
由於格網運算牽涉的層面廣泛,IBM派出的陣仗也不輸其他對手。IBM除了在1996年與美國太空總署、美國能源部、思科、微軟…共組Globus組織,今年更宣示要支援所有格網運算標準。旗下的伺服器、儲存設備、中介軟體、資料庫軟體、全球服務團隊、Linux…全面支援Globus標準。
雖然現階段要以網路集結全球資源進行高速運算並不容易,但是IBM亞太區格網運算部總監Takayuki Takano倒寧可往好的方面看:「格網運算有助於現有資源的整合,並實現企業組織虛擬化,降低總持有成本。」
為了在大中華區推廣格網運算,IBM更準備引進刀鋒服務中心(blade center),以便為後續的網格運算鋪路。同時,今年9月才剛在東京成立的亞太區格網中心,也將在年底前登陸北京,在中國成立亞太分支機構。
秦尚民表示:「刀鋒服務中心包含伺服器、儲存、應用與網路,每一項功能都可以架設在刀鋒型伺服器上,依據需求不斷擴充。」刀鋒型伺服器因為體積小、即插即用,確實具有格網運算與隨需擴充的前導作用。水電IT之路還很長
依據企業發展的進程,從自動化到e化,目的無非都在讓企業運作更有效率。對於IT的自動化,IBM也提出了自我管理系統的e-Liza計畫。這項計畫的圖騰是蜥蝪,代表IT也能自我管理、自我修復、自我檢查。
在發展的歷程中,秦尚民認為擁抱Linux之類的開放標準,就是跨入e化的第一步,「開放很重要!」秦尚民說。第二步再配合e-Liza計畫,讓IT系統更加穩定、完整。第三步驟就是格網運算,由生澀走向成熟以後,才會進入類似e-Business on demand或刀鋒服務中心的商業階段。
過去的IT機制只是站在配角的地位,提供企業部分的運算。但是1993年後,企業歷經新一波的IT革命,今天已經不是配角,而是企業經營的核心。「不懂得利用IT的文盲企業,很快就會被淘汰。」秦尚民說。
古羅馬帝國因為水利建設不佳而成為滅亡的原因之一,如今,電子商業的第二步竟然就是貫穿全球的格網運算,就像水、電一樣隨開即用。金錢、人力、時間恐怕都不是大問題,願不願意分享資源才是最大的挑戰。
熱門新聞
2025-02-08
2025-02-12
2025-02-11
2025-02-10
2025-02-10
202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