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妳的了解,全球軟體產業,包括歐美、印度、中國大陸等在CMM/CMMI認證方面的進展如何?
1987年由SEI開始推行CMM認證,從1987年2001年為止,全世界約有1368個組織進行過CMM認證,大概分屬於456個公司。當中約有4%,相當於60多個組織通過Level 5,通過Level 4的組織約4.6%,通過Level 3的組織約19.9%,通過Level 2的組織約33.5%,而卻有38%的組織都還停留在Level 1。
以國家分布來看,大部分都還是分屬美國與印度的公司。美國的軟體市場約佔全世界的三分之二,某些美國軟體廠商都會要求該公司的軟體代工商必須通過CMM的認證。印度就是因為靠著CMM的認證,在軟體代工部分成為異軍突起的軟體代工兵團,因此接獲許多美國訂單。歐洲國家近幾年來也努力推行,例如法國與英國是推行較為普遍的地區。另外,中國大陸目前更非常積極地推動。
但是,臺灣軟體廠商多半還是停留在Level 1的狀況,也就是軟體開發過程裡的程序並未被定義,因此常會顯得漫無章法。臺灣軟體廠商早期開發軟體時並不太重視整體專案的流程品管。但事實上,推行CMM/CMMI認證對軟體廠商絕對有益處,這只是一種習慣問題。1998年時SEI對CMM做出調整與改進而推出CMMI,全世界大約只有10個組織通過CMMI認證。CMMI各層級間的過程演進為何?
CMMI為軟體開發過程提供一群模式,例如軟體工程、系統工程、整合產品與流程開發、供應商的管理等。CMMI與CMM一樣也分為5個等級,透過成熟度級別的演變讓軟體研發具有一定的流程與品質的控管。
5個層級分別為:Level 1時,相當於一般軟體公司剛開始的狀況,沒有整體規畫的流程,也就是說在執行專案的時候各行其是,並不是管理式的方式。到了Level 2時,所執行的專案將有一定的流程進行與管控。Level 3屬於定義的階層,不只是專案還有整個組織都有一定的計畫與管理流程。Level 4時,組織整體數量化的管理,進升到可以有效的運用過去的數據來預估時程、人力等,利用統計的方法來對專案進行有效的預估。Level 5則是最佳化,在這個階段組織要能持續的創新,並可以持續革新與改進作業流程,透過前4個階段所建立好的基礎,不斷對組織進行改造,將可達成更好的效率並且提升競爭力。
另外,這5個層級又分兩種表述的方式:第一是分段式表述,這部分是每個流程領域都需要通過檢定。第二是連續式表述,可以針對公司所需加強的項目,選擇某些流程領域進行導入,並通過檢定即可。連續式表述是CMMI新增加的方式,不過目前大多軟體公司還是採用分段式表述。導入CMMI的關鍵為何?妳曾遇到哪些困難?
導入CMMI過程當中,一定要制定一個屬於公司並且適合公司本身的流程。符合公司的文化制度進行改造非常重要,並不是套用既定的模式就可以達成。
推行CMMI過程最困難也最具挑戰性就是,全部專案都能實際執行上軌道。因為,公司內部有一定的專案正在進行中,可是又必須從中抽出一些人專門執行CMMI,也許執行人員不習慣或是忘記,加上專案的時間太緊,壓力過大,因此一般工程師都會出現排斥的狀況。所以「協調」也變成施行CMMI認證過程中的關鍵因素之一。
以碩網的經驗,剛開始自行研讀書籍報告,再採用輔助的軟體工具。可是,後來遇到瓶頸,即使花費龐大的經費卻不見成效。檢視全盤並重新規畫後,我發現原先導入的情況是以軟體工具為主,當流程與計畫一定要符合工具的需求就會受到許多限制。
其實流程的制定最重要,工具只是輔助。經過調配後,再繼續執行就順暢許多。因此,不管在版本的控制、或利用工具的自動化來減少人力等,都可以讓組織達到更精準的狀態。導入CMMI認證遇到困難該如何解決?
導入初期一定會遭遇許多排斥,除了要盡其所能的不斷進行溝通協調之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公司從上到下必須凝聚共識,尤其是由高階的經理階層帶頭,往下推行至每一個階層,並且親自帶領團隊上訓練課程,針對公司目前遇到的問題進行改善,並告知導入CMMI後將可能為組織帶來什麼樣的益處。
另外,導入CMMI認證並不是只有推行的人懂就夠了,而是要讓公司全面都知道其重要性與意義。而且,一定要組成專門團隊來推動,其中至少需一兩個專職負責這個計畫的人員。
在人力方面並不一定需要增編,雖然每位員工的負荷量將會增加,可是誠如我之前所言,這只是一種習慣問題。如果是長期推動,公司內部這樣專門的團隊就勢必要存在,將來就可將這團隊演變為稽核的單位。
以碩網在CMMI的認證部分,我們盡量管控人力運用的時間不會超過原本工作的10%。至於,財力上則約花200多萬元購買軟體工具,而認證的顧問費用也是一筆不小的金額。聘請國外顧問公司協助取得認證,可能會遭遇到什麼樣問題?
顧問公司對沒有經驗又想導入CMMI的公司是相當重要,因此需慎選有實際導入過CMMI的顧問公司才能對公司有所幫助。如果只憑藉參考書籍,將可能產生實際推行上的瓶頸。
因此,我建議可以先從顧問公司或參加相關課程得到想法,再針對公司應該加強的地方請求顧問公司的協助,或者也可以延攬對軟體工程領域熟悉的專業資訊人才進駐。
另外我認為,導入CMMI認證並不一定是要以通過CMMI的評鑑為目標。也許有成本、經濟因素與專案、客戶承諾等考量,趕著通過認證往往會使得壓力過大,公司包袱過重。因此,企業組織若能體認導入CMMI可以幫助企業進行全盤組織的改善才是重點,當然如果能通過認證更是有加分的效果。
熱門新聞
2025-02-08
2025-02-12
2025-02-11
2025-02-13
2025-02-10
202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