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多媒體簡訊(MMS)市場發展3個多月來,業界對於 MMS到底有沒有市場性已進行相當多的討論,而資策會市場情報中心(MIC)表示,從歐洲、日本的案例來看,MMS對行動數據市場發展的確具有正面意義,但MMS爆發性成長的時間點,從手機與服務上市起,至少需18個月。
目前全球約有20家電信系統業者開始提供MMS,市場集中在歐、亞地區,除了照片訊息之外,還提供卡片、線上相簿、相片沖印等服務,而德國的T-Mobile自今年7月展開MMS後,數週內即售出1.5萬隻手機,義大利的TIM在今年5月提供兩星期的MMS免費試用,傳送量更高達16萬則。
在日本,J-phone至今年8月起,擁有MMS手機的用戶有600萬,約占總用戶數一半,DoCoMo於6月推出MMS手機,兩個半月內銷售105萬隻。
MIC分析師蘇祐毅表示,從歐洲、日本的例子來看,用戶對照片傳送服務的確有相當的興趣,因此,MMS確實對行動數據發展有正面意義。
蘇祐毅指出,初期MMS市場將以個人對個人的訊息交換(P2P)為主,因此,手機普及率是發展MMS必要因素,估計MMS手機滲透率達20%以上,P2P的MMS市場才會較具成長力與爆發性,而估計至少需18個月的時間導入。
觀察目前相片傳送服務較成功的日本市場,MMS手機款式多、外型討喜,使得MMS手機市場容易被打開,光是J-Phone上市的手機高達16款支援相片傳送服務,當中14款全數內建數位相機。「6.5萬色螢幕、折疊式設計、內建數位相機是日本MMS手機的標準規格,而高階的MMS手機是強化日本多媒體訊息服務的重要角色」蘇祐毅說。
再看臺灣市場,除了目前的新力索尼易利信T68i之外,今年底前預計上市的MMS手機還有9款,但其中僅有新力索尼易利信的P800、松下的GD88與諾基亞的7650內建數位相機,螢幕畫素也僅GD88是6.5萬色,其餘仍以4096色為主。
蘇祐毅表示,臺灣MMS手機款式仍不夠多,加上規格也不若日本高階,影響初期市場的發展。而除了手機之外,影響MMS發展的因素還包括收費模式、網路互連、DRM版權保護機制等。
目前電信業者提出以則、以資料量兩種MMS計費模式,以則計費的價格約是短訊(SMS )的3倍,對於傳送小資料量的用戶較不利,也不利大哥大業者的經營;而以資料量計價,用戶又不易計算實際的使用量,大資料量的傳輸費也相當可觀,因此,已有業者結合兩者的優點,採取將訊息檔案分等級付費的模式,也就是說在一定的資料量內,收取固定費用,如此,業者可收到傳輸費,用戶傳送最小資料量的價格也比目前的SMS便宜。
最後則是網路互連問題,臺灣SMS市場是在2000年底各家業者開放互連後才快速成長, 蘇祐毅表示,目前不同系統業者間的MMS平臺仍無法互連,就算使用同一家系統供應商的設備,也仍存在相容性的問題,對此,今年初國際間已有易利信、摩羅托拉、諾基亞等業者成立IOP,進行MMS終端和伺服器端的相容測試。
熱門新聞
2025-02-08
2025-02-12
2025-02-11
2025-02-13
2025-02-10
202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