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企業應用軟體廠商多以當紅管理思維如ERP、CRM、SCM等作為產品行銷風向球時,慧盟累積數年建置經驗,祭出「多合一」(all in one)企業應用平臺,強調淬取企業資料並整合成可作為企業決策的依據或參考;以企業經營為前提的協同商務運作模式,正是這個平臺的精神所在,重新定義原本企業應用軟體的架構。
慧盟總經理謝禮宗是創辦人之一,原本從事顧問業的他,和幾個朋友在1996年組成慧盟從事IT專業顧問業務。 隨著製造業IT需求的發展過程,從當時熱門的物料需求規畫MRPII、成為甲骨文技術合作夥伴,到Adex大中華開發夥伴,2001年獲得明基電通資金挹注,並和明基轉投資設於蘇州的逐鹿系統集成合作,開拓當地臺商市場。
挾著專業顧問和掌握技術研發的優勢,慧盟喊出「動態整合,即時分享」的口號,也象徵自行研發「C-Workbench」平臺的初衷。謝禮宗說,從ERP時代到SCM,IT廠商提供給企業的利益最終是建立在協同的概念上。
「過去ERP系統只是做事後的管理,並作為未來決策參考的訊息,但是對與成本和效率競爭的電子製造廠商,事前規畫則更為重要。」對於電子製造業者來說,產能貨料數量和出貨時間能事先估算,越早準備、原料或設定拿捏越準確,良率越高,因此能降低生產成本,大大提高效率。
他進一步指出,「過去協助客戶建置供應鏈管理系統,和客戶一起面對來自同業和國際的競爭,透過了解營運模式,設計事先檢測戰場狀況的動態模組,貫穿PDM、ERP、CRM、SCM等系統,萃取分散在各系統的有用資料,轉換成預測性資訊,以應付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
謝禮宗強調,一般來說,製造業自動化機制若能處理20%?30%的例外狀況,比別人快10?15分鐘,就比其他同業更有競爭力。「工程不小,但技術已經成熟了。」為了在不景氣的市場求生存,製造廠商無不想盡辦法,利用現有的IT系統從原有資料提煉出預測性資訊。
「每個企業都要有企業戰情室,提供經理人即時的決策資訊。所謂企業戰情室,不是只有高階主管,每個事業單位都需要有這一套機制,鎖定關鍵條件並持續追蹤。畢竟每個事業單位關注的業務性質不同,所有的事業單位整合大於單一戰情室的效益。」謝禮宗認為,從業務運作角度出發的協同商務,一定要貼近市場貼近流程。
他舉了一個例子解釋戰情室帶來的效益。「這家公司未導入這套整合系統前,每次開會準備資料要花上數天甚至一周的時間,現在只要3個小時就完成了。」導入協同商務平臺後,原有系統的存在價值為何?
「企業以前的投資不需要丟棄,而我們做的也不是入口網站(portal)的生意。」謝禮宗認為,因為業界標準不一使得調查出來的ERP成功率不高、投資報酬率低,主管會考慮是否該進一步加碼投資IT系統如商業智慧。
「我們的整合平臺不輸給國外的整合工具如Tibco、WebMethod、IBM MQ Series等,不論是什麼廠牌的應用軟體,都能做到資訊加值的功能。」慧盟現階段目標市場仍鎖定中大型電子製造業。「我們的想法類似思愛普新一代整合平臺策略。」
一個約有70名員工、技術和顧問各佔一半的本土企業軟體公司,因應臺灣特有的製造業生態而研發自有的供應鏈平臺,和其他IT顧問公司區隔,並通過臺積電、明基等大廠的考驗,證明他們的產品和技術能和國際大廠並駕齊驅。
電子製造商受到不景氣的衝擊,也開始審視本身的IT投資策略,IT大廠雖然多降價求售,但售後服務或產品本身的修改彈性,是否能符合本土生態需求,是值得考慮的問題。
慧盟小檔案:
1996年於新竹組成工作團隊,承接臺灣雙羽電機公司、飛碟唱片等專案,隔年和工研院機械所策略聯盟,並開始幫製造業導入MRPII等系統,指標性客戶如聯發、聯詠、聯笙等。1998年成立甲骨文ERP顧問團隊,並著手開始自有軟體平臺的研發工作,當年新客戶有智原、瑞昱半導體、羅馬崗石等。
1999年成立SCM顧問團隊,為Adex技術合作夥伴,2000年發表ERPII軟體元件,接獲臺積電、力晶半導體等大廠專案建置訂單,2001年發表價值鏈協同管理整合平臺C-Workbench,結合企業應用整合(EAI)、企業協同入口網站(ECP)、企業和企業間交易(B2B)、工業工程管理(EEM)、企業流程管理(BPM)、企業資訊系統(BIS)等六大領域。資本額1億多元。
熱門新聞
2025-02-17
2025-02-17
2025-02-17
2025-02-18
2025-02-19
2025-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