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認為2003年Itanium 2伺服器銷售不到3%,你有何看法?

很多人認為英特爾是PC處理器供應商,所以直覺聯想:英特爾沒有提供企業運算的能力。根據IDC統計,全球處理器的出貨量超過90%來自英特爾,其他10%才是RISC和IPF,高市佔率讓企業產生懷疑。

第二,從處理器發展的歷史來看,在UltraSPARC、Alpha、PA-RISC的眼中,Itanium處理器還是小孩,但是我認為,小孩總有一天會長大成人。

IPF(Itanium處理器家族)要成功必須有三個要素:第一,系統廠商建構大型運算環境。如HP全線移植IPF並不是為了好玩,而是真正看見需求。第二是應用程式。IPF現在有100種應用程式,短期內就會增加到300種。第三是需求。很多企業現在私下採用IPF,其實都與核心事業有關。昇陽驚訝IPF放棄IA-32的相容性,如果推出Yamhill是否就會改觀?

英特爾一定會繼續研發IA-32處理器,當然也會兼顧到IA-64架構, IA-32與IA-64是平行發展、一起前進的。強大的運算能力對企業來說是很迷人的,企業看到的差別只是粗分成高階與低階而已。或許消費者已經習慣IA-32架構,所以會期待Yamhill問世(IA-32與IA-64相容)。

Yamhill是英特爾的秘密,你知道英特爾有很多秘密。我相信,企業運算的區隔不會只有IA-32與IA-64這麼狹窄,IA-64一定會有成長空間。

另外,企業運算量的價值來自於應用。就像IDF(英特爾開發者論壇)的議題,安全是重要的關鍵,我們知道,所以去做。未來IA-32和IA-64的發展相當刺激,Xeon要有更高的效能,Itanium 2則有更多RISC的挑戰。你這次造訪的目的之一是臺灣夥伴,臺灣在Itanium 2上有機會嗎?

這是當然的。Itanium 2對臺灣的機會有兩個:第一是協助企業變成運算的專家,過去臺灣的機會只在低階市場,如今有Itanium 2,他們會學習如何推動高階產品,因為過去沒有人做過這樣的事。第二個機會是帶領企業提升核心運算能力,不只是臺灣,中國、香港都有一樣的機會。外傳英特爾忘不了IA-32商機,所以支持IA-64不力,是真的嗎?

這不是真的,英特爾投資很多錢在IA-64上,包括2003年的Madison、2004年的Montecito。英特爾與惠普在IA-64上密切合作,也不會停止Xeon的研發。更快的處理器效能與Cache,都是英特爾未來要做的事。

人們不了解英特爾做了些什麼、涵蓋了哪些領域,雖然短期有困難,但Itanium 2的未來已經看見。還有一點必須強調,研發一顆處理器需要昂貴的成本,如果沒有持續投資,如何確保處理器的運算速度越來越快?你認為2003年Itanium 2的成長動力來自哪裡?賣相怎麼樣?

呵……你知道我不會說數字的,即使很多人都想知道。這麼說好了,OEM夥伴會越來越多,ISV解決方案越來越多,接受度就會越來越普及。

Itanium 2當然不會像.com一樣瘋狂,但是會在IA-32的基礎上思考,向應用領域發展。大型的ERP、CRM解決方案以及高效能運算,都會帶動Itanium 2成長。另外,還必須加進電信業。總歸一句,時間會讓一切變得更美好!但是,經濟因素必須開始好轉,Itanium 2才有更好的機會。如果有位CxO不知該選Xeon或Itanium 2,你會給他什麼建議?

首先,你可以兩者兼用或選擇其一,看企業需要哪一種運算能力。例如應用伺服器,Xeon的馬力夠強大。運算ERP、資料庫,那我會建議Itanium 2。低一點的Itanium 2、強一些的Xeon,更符合企業的需求。

我對CxO的忠告是:當你以何種架構為基礎時,就以這種架構做為選擇的方向。CxO會選擇Xeon或Itanium2,是因為對企業最好。作業系統也是一樣,Windows、Linux或Unix,都是因為對企業最好、最需要。開放的架構還是最適合企業的,尋求垂直的領域只會限制選擇的空間!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