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顧問廠商前進國際日前引進芬蘭QPR的平衡計分卡(Balanced Scorecard,簡稱BSC)應用軟體,將提供企業各部門績效和策略管理的整合機制。QPR夥伴關係經理Antti Ainasoja說,因為該制度在歐美地區發展時間較久,大型企業多半會採用相關解決方案,亞洲相對發展較慢。

企業經營除了重視有形的業務績效,近年來更強調無形的內部和外部的均衡,為了讓有形和無形的組織績效能切合發展策略,Robert Kaplan與David Norton在10年前提出平衡計分卡管理制度,鼓勵企業將策略轉換成行動,各種產業別或部門對於平衡計分卡的適用程度有差異,四大構面分別是財務、顧客、內部流程與學習成長。

Ainasoja指出,有許多中大型企業導入績效管理制度,部門執行結果各自獨立,沒有和公司整體策略結合,缺乏系統性規畫,如此該制度並未發揮1+1>2的效果。各行其事的結果,企業的力量不能集中,仍是一盤散沙。也就是,平衡管理如風險、創新和學習管理是一部分,部門的績效指標KPI又是另外一部分,兩者尚未建立關聯性。

然而,經濟越不景氣,越需要關鍵性應用工具協助經營者守望環境,但IT投資態度也相對保守。他說,這套解決方案的價格要視公司規模而定,導入過程大多只要幾個月時間。「如Unisys的案子,原本規畫2年的導入期,我們半年就完成了。不需要太多的技術,可以和其他應用軟體整合,免除導入失敗的疑慮。」Nokia、Canon、Ericsson等都是QPR的客戶。

他認為,經過加值經銷夥伴的推廣,明年第一季或第二季市場就會起來,目標市場首先鎖定電子製造業,再者是金融保險、零售百貨等傳統產業;他強調,該指標模型比較適合中大型規模的企業使用,中小企業似乎沒有複雜到需要管理工具的協助。「我們也有中小型企業客戶,系統可以回應不同企業規模的需求。」

QPR在這塊市場的競爭者有甲骨文、SAS等,Ainasoja表示,微軟有提出概念,但是沒有看到產品;甲骨文雖有資料庫、ERP等支援,畢竟這不擅長,SAS的Smart EPM也不是它的重點產品,並不會構成威脅。而時下流行的商業智慧工具,得到的結果也只是BSC系統的一個環節,不能看到整體。

QPR的代理商前進國際目前已經有客戶導入該系統,前進國際產品經理李承勳說,要快速導入只有建立每個產業的樣板(template),不同產業關心的面向各異,要避免市場一窩蜂、老闆一頭熱的現象,「建立好部門績效和策略的關聯模型後,要進一步落實,各部門間要多溝通、協調、凝聚共識,老闆的支持最重要。」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