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臨危受命,接掌岌岌可危的安源資訊,當時周圍的環境如何?用外商公司的經驗來經營本土公司,對安源的未來有什麼幫助?

去年公司面臨有史以來最大的困境,財務呈現連續虧損、業務表現持續下跌、員工流動青黃不接、技術水準老舊等情形,改造過程會比較辛苦,當時我告訴自己,因為公司有狀況了才找我來,開始了就要全力以赴。還好過去有不少企業改造經驗,公司體質和基礎不錯,只是早點做會比較好。

外商在本土都是業務單位,有較好的管理和制度,整體素質是向上走,談的議題層次高,看得遠;本土公司比較務實,看的是短期獲利,做一個案子就以為賺錢。把外商的經營理念帶進安源,活化企業體,灌進新的想法和觀念,沒有班底和黨派的糾結,讓公司甩掉過去的包袱,透過和統一集團的合作,重新培養市場競爭力。一年來安源資訊做了哪些變化?現在成績表現為何?

我到安源的任務就是要提升人力素質和轉虧為盈,今年是最辛苦的一年。去年這個時候,公司幾乎是空的,業務資料全部要重新建立,客戶嚴重流失,代理商或經銷商的聯繫也中斷,可以說是百廢待舉。目前公司有160人左右,新舊員工各佔一半,老公司容易有官僚的政治生態,我一直強調一個觀念,就是不管新人舊人,都是新安源人。

我認為人是經營企業中最重要的資產。安源從製造導向到強調腦力的系統整合業,人在公司的角色要重新定位,導入新的方法和思維,改變過去被動學習的習性,吸收外界競爭的養分,增加團隊的技術和專業內涵,收斂過去散沙的氣氛,培養整體戰鬥力。在業務方面,除了延續過去專業系統整合服務,還要增加產品代理開發和經銷業務。

目前公司內部成立一個組織改造小組,將重新規畫人事制度、員工福利等規定。經過1年的調整,全年業績已經損益平衡,可能還小有獲利,如果明年成績保持成長,後年就有可能掛牌上櫃。安源未來的策略走向?系統整合市場目前狀況不佳,要如何求生存?

未來安源將緊密地和統一集團合作,協助母公司導入兩岸的IT系統,並進行維護和升級等工作。統一集團IT部門和子公司正進行整合,我們不排除和適合的單位合併。過去我們的業務以政府標案為大宗,幾乎佔總營收的100%。增加集團和經銷業務後,政府標案比例降低至20%到30%,集團營收佔35%,分銷市場收入15%,其他15%到20%是售後服務和維修收入等。

西進也是我們下一階段重點,將藉由集團資源和我自己過去在大陸10多年的經驗在當地推展業務,並積極和IT廠商策略聯盟。山不轉路轉,此路不通就繞別條路,企業經營要有彈性,才能度過這段不景氣。希望明年獲利增加一倍以上。

安源小檔案:

安源資訊成立於1963年6月,曾經因為是王安電腦在臺灣子公司的關係,坐擁來自政府專案豐厚的利潤,在臺灣系統整合產業的歷史中寫下燦爛的扉頁。1992年美國王安電腦宣布破產,1995年臺灣王安獲得49%股分,也就是現在的安源資訊,股權經過清算後,1998年由統一集團和臺南幫接手,持股比例40%多,其他則為個人持有。目前資本額5.4億元。

目前業務除了服務舊有王安系統的軟硬體客戶外,另外引進代理業務,如IBM、昇陽等認證授權的經銷商,法國Sagem指紋辨識系統臺灣總經銷、NTW網路布線產品亞太區總代理、Krone網路設備臺灣總代理、eiStream影像處理系統臺灣總代理、慧智Thin Client經銷商等。策略聯盟的夥伴有泰鋒、太訊、翔威、欣訊等。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