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NICI小組(國家資訊通信發展推動小組)協調產學研各界推動「數位臺灣計畫」,訂下多項發展目標,其中一項目標為:六年內將寬頻用戶數量增加到600萬戶,80%的家庭都可透過寬頻上網,WLAN也是數位臺灣計畫的推動重點之一。

從企業面來看,WLAN能夠促進效率與產值。根據Gartner的資料,對經常需要移動的雇員而言,採用WLAN工作。每周可提高工作效率達7.5小時,生產力提高41%。

行動辦公室除了能增進效率,並能有效撙節成本。英特爾通訊事業群亞太區產品行銷經理吳盛光舉例,英特爾在18個國家(82個點)架設了2700臺存取設備,嘗試讓5000名員工在WLAN環境下工作,透過VPN遠端連回公司。他表示,這項投資的報酬率相當高:「一年為英特爾省下1100萬美元。」

要提高各界使用WLAN產品的意願,前提是無線終端設備必須有用武之地。工研院前瞻技術中心主任余孝先表示,今年公共WLAN熱點(Hot Spot)應可達到1500點,預計在2007年可達到3000點。

由於熱點建置成本頗高,他特別鼓吹「NAN」(Neighborhood Area Networks;社區區域網路)這個概念,不只是由電信業者來建置或管理WLAN,各社區、組織或企業把頻寬分享出來,並負責管理自己的存取設備(Access Point),如此將大幅增長WLAN普及的速度。

不過,眼前WLAN仍存在許多障礙。主流標準是802.11a、b或g仍有變數,目前以802.11b最為成熟,但802.11a聲勢漸起,這兩個規格使用的頻段不同,讓想投資WLAN的公司舉棋不定。此外,各WLAN業者之間的漫遊問題也頗為棘手,計費機制與安全顧慮更是迫切。

吳盛光表示,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建立一個WLAN的『生態圈』(Ecosystem),結合電信業者、系統業者、認證廠商、熱點服務供應商等業者的力量,集思廣益來解決問題。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