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市場走入高原期之後,許多業者現在都將眼光轉向非PC的應用,例如:Tablet PC、Thin Client、手機、PDA等等,而在新的市場中,盟主還沒出現之前,似乎人人都滿懷希望。其中,處理器業者便已經如火如荼地展開卡位戰,包括英特爾、威盛、NS(美國國家半導體)等等,都有相關的產品線,在市場上積極尋找自己的路。
NS資訊家電技術行銷總監Erik Salo認為,資訊家電的處理器要能生存於市場,必須遵守「3P」原則。也就是必須在效能(Performance)、價格(Price)、耗電(Power)三者之間取得最好的平衡。「因為IA產品必須做到不需要風扇,因此太高的運算速度、太耗電的處理器,恐怕都不及格。除此之外,有些性能很好,但價格太昂貴的產品也不適合。」Erik Salo說。
除此之外,Erik Salo也強調,在IA產品領域大家不需要一味地比較處理器的時脈速度,他指出:「比較處理器的MHz,等於沒有跳脫傳統PC的思維。這樣會忽略整體效能,對於討論IA產品的真正性能,沒有實質幫助。」那麼,什麼樣的指標可以判斷某處理器適合或者不適合IA產品呢?NS臺灣區技術處處長高永極表示:「如果一定要量化,可以從整體耗電量下手。
一般來說,處理器的耗電量如果超過2.75瓦,就要用散熱片,達到5.5瓦就必須加裝風扇。因此對於IA產品來說,使用耗電量在4瓦以內的處理器,是比較合理的設計。」言下之意,NS認為包含英特爾的Celeron、威盛的C3等處理器,耗電量都太高。不過英特爾及威盛針對嵌入式平臺都另有對策,前者推出XScale架構的系列處理器,搶進手持式裝置;後者除了有Eden處理器之外,也以系統平臺方式大力推動Mini-ITX等新型態產品。
高永極認為,不像PC以英特爾處理器掛帥,在非PC應用領域最後將走入各佔地盤的局面。他舉例:像是NS的Geode處理器在大螢幕的IA產品如Thin Clinet等比較佔優勢。而英特爾將以XScale架構的產品在手持式裝置有發揮空間,至於威盛則從「長得像PC」的產品下手,也會漸漸有所斬獲。雖然在3P平衡的標準下,NS的Geode處理器有一定的優勢,不過似乎也很難保證一定能獨吞大餅。
像是慧智最新推出的Thin Client產品,就捨長期合作的NS,轉而採用威盛的Eden處理器。該公司開發處處長彭德輝當時表示:「因為Eden的時脈速度高,所以我們在原有NS Geode之外,另闢了一條使用Eden平臺的產品線,專門針對高階用戶。」從這樣的案例看來,這場競爭應該只是個開始,未來市場究竟鹿死誰手,還需要時間來證明。
熱門新聞
2025-02-08
2025-02-12
2025-02-11
2025-02-13
2025-02-10
202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