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matics(車用IA)的商機相當龐大,已經成為汽車產業的明確發展方向,預估明年將有21.9億美元市場規模,2010年市場大餅更將成長到164.47億美元。工研院經資中心IA與周邊產品部分析師林泓達表示,目前在設備端較有利基,但服務市場的潛力相當驚人:「2010年以後,服務營收將大於設備營收。」
Telematics硬體設備處於成長期,根據Telematics Research Group的預估,2001年到2007年的銷售量年複合成長率為36.2%,在2005年以前由於不斷有新產品或新功能加入,價格仍持續攀高,2005年以後則開始緩慢下滑。Telematics服務的成長曲線比設備更陡峭,預估2001年到2007年的年複合成長率為43.8%。
Telematics的硬體設備主要分為車載設備(On-board)與可攜式設備兩種,前者包括TCU(Telematics Control Unit)、內建電話、GPS接受器與各種軟體(如語音辨識等),平均價格在1200美元以上。後者則泛指各種掌上型設備如PDA、手機、智慧型電話、設備底座等。
林泓達表示,TCU的價格便宜,並具安全功能,是目前Telematics市場的主流,PDA、行動電話結合底座也是相當受歡迎的方式。他預測,結合GPS並具備多媒體播放功能的車用IA將是未來五年內的主流。至於Auto PC礙於價格太高,整合性又不佳,市場接受度不高。Tablet PC的功能雖然豐富,但市場狀況尚未明朗,價格也不便宜。
Telematics服務供應商主要有四種:第一種由車廠轉投資,如GM的OnStar、豐田的Inter Navi等,具有指標性的意義。第二種則是無黨無派的獨立服務供應商,代工彈性較高。第三種服務商由電信業者轉投資,並與車廠密切合作,如德意志電信、Vodafone、NTT都有類似投資,由於電信廠商客戶基礎雄厚,有機會成為主要的Telematics服務供應商。最後一種則是傳統、會員制的服務,如AAA Response、Lojack等。
臺灣廠商在Telematics上處於萌芽期,在技術方面,以GPS的投入廠商最多,臺灣國際航電(Garmin)是箇中翹楚。PDA、手機須搭配保全服務銷售,僅限於國內市場,而AutoPC廠商則多半停留在產品開發階段。在服務方面,裕隆汽車主導的TOBE是目前唯一的新車Talematics服務供應商。
林泓達建議,短期內臺灣廠商可以先從GPS接收器、車用電視等產品做起,2003年以後則可切入TCU、結合GPS的多媒體播放器、Auto PC等。在長期目標上,廠商可嘗試開發與汽車高度整合的系統,以提高終端設備的附加價值。
熱門新聞
2025-02-08
2025-02-12
2025-02-11
2025-02-13
2025-02-10
202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