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IA產業經歷2000年高度期待期、2001年的失望期以及2002年的醞釀期以後,有幾個產業開始萌芽並進入成長期。臺灣今年IA產值將達39億美元,年成長率高達124%。MIC資深產業分析師尤克熙預估:「一直到2007年,我國IA產值成長率都能維持在20%以上。」

PC產業與IA雖然同樣以資訊為根基,但產業思維卻截然不同。PC產業從製造面與技術面刺激需求,只要能夠掌握產品性能與成本,就能穩住市場陣腳。但IA產業卻必須從市場或產品面了解需求,但消費者偏好難以捉摸,對「服務」的倚賴程度遠高於PC產業。

若從家庭閘道(Home Gateway)的角度來看,多媒體PC、機頂盒或數位電視、遊戲機都能成為串連各設備的閘道,目前以多媒體PC的可行性較高,若想以數位電視或機頂盒為閘道,必須配合互動電視。遊戲機在Sony力推之下,也有成為主角的可能。

檢視2002年臺灣IA產業,PDA、遊戲機無疑是本年度最佳模範生。臺灣下半年Pocket PC出貨量持續成長,預估今年產量將會成長36%,另外,三大遊戲機廠商訂單陸續到位,對國內IA產量貢獻度也會超過50%。

不過明年PDA價格戰將更加血腥,壓縮系統製造商利潤,在成本壓力下,PDA製造地點將會漸漸位移到中國,遊戲機組裝利潤原本就不高,全部都在大陸生產,預估今年IA在大陸生產的比重將會高達57.2%以上。

Smart Phone是否值得期待?就目前的態勢看來,Smart Phone前景可期,從2001年到2004年的年成長率都將超過100%。尤克熙表示,系統業者與服務供應商的連結程度是引爆硬體需求的關鍵因素。至於定位不明的Mira,尤克熙持保留看法,他表示:「即使到2007年,需求量也很難超過200萬臺。」

除了硬體以外,數位內容將是臺灣IA產業下一階段的要角,但眼前仍存在許多瓶頸,撇除創意與製作環境不論,將既有內容(如電影)數位化,必然面臨智慧財產權爭議,另闢蹊徑自創數位內容則遭遇平臺標準問題,內容開發商必須針對不同設備平臺製作不同內容。

此外,內容管理(如保護機制、跨平臺系統、物流/金流/資訊流的流程管理)與內容流通(如通路管理)也相當複雜,有賴各界努力克服。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