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 (資策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日前發布臺灣2002年資訊硬體產業報告,臺灣資訊硬體產值達478.45億美元,較2001年的427.5億美元成長11.9%。MIC原本預估臺灣今年資訊硬體產值可成長15%,但因為全球資訊硬體產品價格一再下殺,出貨成長不及價格下滑。

雖然臺灣今年資訊硬體產值達478.45億美元,也比2001年成長11.9%,與2000年470.19億美元相較,今年只微幅成長8.26億美元。其中桌上型、筆記型電腦、主機板、伺服器、CRT、LCD顯示器、光碟機、數位相機與投影機九大產品佔總體產值85.9%,IA還不是臺灣產銷的主力。

CRT顯示器不論在產值或產量都呈現負成長,LCD顯示器產值成長80.3%,產量則成長102.7%,佔全球LCD顯示器61%,已經高過CRT的51%佔有率。LCD顯示器的高成長代表全球顯示器產業結構正在位移。

較為有趣的是桌上型電腦與主機板。桌上型電腦出貨量下滑2.6%,但產值卻成長1%。主機板的表現卻恰好相反,出貨量成長7.4%,但是產值卻因位降價而下滑0.2%。MIC產業顧問兼組長陳文棠指出:「桌上型電腦的產量成長會越來越低,而主機板廠商的機會將會逐漸轉往中國。」

就生產據點分析,今年臺商在中國的產值約佔46.9%。上半年中國的產值曾經一度到達51%,但隨著下半年低價、量販產品轉往中國,產值比重下滑到46.9%,甚至低於2001年的47.1%。

陳文棠指出,到2007年以前,臺灣資訊硬體的年複合成長率仍有7.4%,好過全球資訊硬體的5.6%。但是整體景氣仍是不可輕忽的因素,今年原定臺灣資訊產值的15%成長率,也是因為價格下調而只成長11.9%。

展望2003年,表現最佳的還是LCD顯示器,不論產量或產值都可成長55%以上。CRT顯示器會持續下滑,MIC預估產量將下滑5.3%,而隨著價格不斷下調與LCD替換效應,CRT顯示器產值將大幅滑落11.8%。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表現相當優異的光碟機,2003年可能要大逆轉。今年出貨成長61.5%的光碟機,可能在2003年僅有2%成長率。而今年產值成長30.8%,MIC預估2003年將會衰退13.5%。臺灣光碟機設備在今年大量出貨後,除了市場接近飽和點,價格大幅滑落更是負成長的主因。

就2003年臺灣資訊硬體產品的成長率分析,數位相機與投影機的成長看好。目前全球數位相機約有40%來自臺灣,不過市場規模與資訊系統產品相比有限。至於目前只佔全球9%的投影機,在臺基礎更低。陳文棠認為,一旦臺灣參與更多的技術,未來大有發展空間。

MIC憂心的是,全球資訊硬體產品價格不斷下探,雖然2003年臺灣九大主要資訊硬體產品幾乎都向上成長,預估總產值可達521.16億美元,但成長幅度僅有8.9%,不如今年的11.9%。如何提升臺灣的價值,將是下一步要積極思考的方向。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