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在全球有三大研究中心,位於北京的微軟亞洲研究院的主要任務有三個方向:研究5到10年後的基礎研究,並將這些研究成果落實到未來3到5年的產品線。第三則是和亞洲各學術研究單位合作交流,打破過去閉門造車的情形。

先前副總裁Orlando Ayala在記者會上宣布臺灣成立第一個.NET研究中心和技術中心,其中研究中心設立的目的就是要和臺灣各學校或研究單位取得合作機會,臺灣大學的.NET Center就是第一個成功案例,有許多校園研究單位有合作意願,希望能了解第三代Internet、XML Web Services應用和技術趨勢。

這是微軟臺灣第一次和校園在技術有如此緊密的交流。微軟亞洲研究院積極和亞洲各地區的學術研究單位合作,院長張亞勤曾走訪臺灣幾所大學,他認為臺灣的學術研究、產品應用和管理水準高於大陸和香港,香港在金融和商業的表現突出,大陸則有為數眾多的IT人員,但是整體素質還是臺灣較佳,所以選擇臺灣作為.NET研究中心亞洲首站。

學術無國界,要在產業塑造一個學習Web Services的環境。無論參與.NET研究的學生未來是否使用.NET技術作為謀生工具,這是技術的演進,不跟上就會被潮流淘汰。IDC曾預測,到2005年多數企業會走向Web Services之路,整合無疆界,臺灣校園應該有掌握先進技術的能力,相信2到3年就能看到這項計畫對產業的衝擊。

過去微軟比較重視產品銷售,和技術距離遙遠;高科技是跨國界的,軟體的價值在於利用共同溝通介面互通經驗和各層面技術,從校園開始紮根培養,因應IT的瞬息萬變,對整體產業技術水準才有助益。不如硬體廠商上千萬元的投資,對應的還是市場利益。

政府高喊要將臺灣成為亞太研發中心,應該先了解臺灣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為何,不要從地域區分,眼界要看得廣。臺灣好的水準、管理能力、學術研究等都是未來競爭優勢,不能只是畫大餅或不切實際,徹底規畫並執行,就能充分發揮臺灣的優勢。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