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調機構IDC在今年初已經發現,美國12~15家純粹的SSP,不是消失就已經轉型,取純粹SSP而代之的,包括惠普、IBM、EMC、EDS以及AT&T等。IDC認為,未來純粹的SSP,不是變形就是被取代。

根據美國InformationWeek所做的統計,美國僅有13%企業採用SSP服務,在未使用的企業中,也只有19%的企業計畫導入。這些企業包括大型企業內部的SSP建置,若要論及中小企業,SSP的接受度相當有限。

供給與需求本是一體兩面,IDC在今年初發現問世3年多的SSP開始消失,取而代之的IT服務供應商或電信廠商,提供儲存的SSP只是事業中的一環。更簡單地說,單純的SSP不敵能夠提供總體解決方案的廠商。

根據Gartner Dataquest統計,虛擬化與儲存資源管理是儲存產業高速成長的領域。2000~2005年之間,全球儲存虛擬化的年複合成長率為47%,儲存資源管理則是45%。就這兩大儲存功能分析,儲存設備供應商能夠提供虛擬化解決方案,而電信產業的IDC就能勝任儲存資源管理。

當SSP無法在這兩大高速成長的市場取得利基時,經營自然陷入窘境。 IDC也指出,SSP蓬勃發展時,正是.com創投公司最活躍的時間點。2000年之間,全球SSP就有8.8億美元的資金投入。光是Sanrise與StorageWay兩家SSP,就分別投入2.03億與1.5億美元。資金雄厚的美國SSP發展尚且如此,臺灣SSP要進場服務,得先量量氣可以撐多長再說。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