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伺服器之所以那麼普及,除了簡單易用外,學習資源多,幾乎成為每個資訊人員必備的專業技能,自然形成大家都在用,出問題可以找到人解決的氛圍,是多數資訊人員採購產品的基本態度。相同的情況,桌面軟體若出問題,左鄰右舍隨便問人都可能丟出一組解答回應,好用自然大家都樂於採用。Linux人才數量逐年成長
有人說,通過MCSE認證考試的人滿街跑,企業要懂Windows的人才好找,甚至列為面試基本條件,Windows自然而然成為企業未來IT採購的項目之一。穩重如山的Unix通常身負重任,企業將關鍵性應用(mission critical)在該環境運行,得以確保永不當機,然而,上百萬甚至到千萬等級的設備只有中大型企業用得起,複雜的操作指令和環境也豎立了高門檻。
這幾年IT大廠積極推動Linux,使得懂Linux的人才奇貨可居,資訊人員也將Linux系統管理學問當作加分的條件之一,因為需求增加,自然掀起教育訓練中心開課熱潮。春江水暖鴨先知,企業或就業市場對Linux的需求,從參與訓練和認證課程的人數可窺得一二。
取得Red Hat RHCX認證課程唯一授權的恆逸資訊,2003年參與RHCX認證課程共500到600人次,每個月平均50個人結業,課程時數共91小時,學費共5萬元,講師則是通過Red Hat原廠認證的專業人員。在學員背景方面,自學和企業補助的比例各為50%,來自大企業或中小企業平均分布。
恆逸訓練事業系統開發部經理張凱智說,每年來進行Linux認證的人數都有大幅成長,預估2004年比2003年更有3成的成長幅度。多數大企業的ERP或CRM等資訊系統都是在Unix上執行,懂這些系統的資訊人員有限,要取代他們的位置不易。Linux+Java時機還未成熟
然而,隨著Unix大廠陸續擁抱Linux,相關技術逐漸成熟,Linux解決方案整體成本遠低於Unix,Unix市場勢必會受到侵蝕。Linux本出於Unix,轉換的學習門檻較低。「目前都是由Linux廠商如IBM、惠普等和ISV或SI共同協助企業導入或轉換相關解決方案,既有Unix人才可以留在原位,繼續執行IT管理工作。」張凱智說。
張凱智發現,學Java的人會想學Linux,學Linux的人會去學Java。「Java已經紅3年,現在換Linux,一方面是流行,可能是這兩種技術背景很像吧!」他認為,目前Linux桌面應用尚未成熟,用戶端要負擔很大的轉換成本,包括使用者介面和格式相容性的問題,還需要一段時間醞釀。「可能是1到2年後,也可能是3到4年後吧。」2006年會更好?
「開放原始碼最大的致命傷還是開放原始碼。」張凱智說。「新技術的推廣和建立通常要2到3年,之後才有影響力,專屬較為成熟的應用軟體會慢慢出現。但是,如果2004年下半年Linux市場呈現停滯狀態,未來發展可能會有限。」2002到2003年市場的一窩蜂,再度炒熱Linux的名號,但有了先前泡沫化的經驗,大廠態度漸趨謹慎。
日前由經濟部工業局出面推動的阿里山計畫,勾勒臺灣發展開放原始碼市場的遠大計畫。翔威國際總經理劉龍龍認為,政府積極推動Linux在桌面、伺服器和嵌入式設備市場的應用,主要看中open source是免費的特性。「Linux和embeded Linux是兩碼子事,就像紅燒獅子頭裡沒有獅子的道理一樣,兩者不能混為一談。」
「要問Linux能幫我作什麼,而不是為了趕流行。」劉龍龍強調,企業要先確定需求,再尋找解決方案和IT支援。「大廠多半開始投資人力物力布建使用環境,逐一落實在產品和經銷通路的訓練。政府或業者不能只有喊喊而沒有實際行動。」中文語系的技術認證、應用軟體的開發都是廠商可以施力之處。
投入開放原始碼社群或Linux市場的團隊前仆後繼,劉龍龍指出,資訊人員對該領域的投入熱情未減,只是規模不像過去那樣,10到15個人、短小精幹的小團隊比比皆是,其中有開發應用軟體的團體,有專長軟硬體系統整合的隊伍。「最重要的是給一個解決方案。說要取代Windows短期內是作不到的,但至少做到兩個作業系統並存,降低使用者認為可能發生的風險。」
「最後,不管是那個陣營.NET、Java或Linux,安全議題都是市場關注的焦點。」劉龍龍說。
熱門新聞
2025-02-05
2025-01-31
2025-01-30
2025-02-03
2025-02-03
2025-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