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是不是牽制微軟產品的主要力量,目前還未成氣候,用戶端市場仍是微軟的天下,Windows加上Office的組合在亞洲地區市佔率高達90%,短期內不會有太大的變動。政府的推動佔很大的角色,尤其是伺服器端的應用,澳洲、中國或韓國政府將Linux選項納入採購政策,推動Linux不遺餘力,這些地區的伺服器銷售量也比其他地區高。
目前Linux多半當作電子郵件伺服器、網頁伺服器、資料庫等單一應用平臺,來自open source社群的程式碼雖然是免費,但成為可以使用的軟體並非免費,軟體加上硬體以及專業服務都是成本。Linux市場主要收入來源是系統整合服務,其中服務要如何計價,或如何說服客戶Linux非免費的觀念,都是業者頭痛的問題。
大型企業或許能接受服務要付費的觀念,但對於斤斤計較的一般企業來說,可能需要完整的配套措施例如硬體搭配軟體服務,業者才能得到應有的利潤。
Linux是否能打進企業關鍵應用(mission critical)的領域,除了系統整合商和資料庫廠商的支持外,更多的應用軟體和資源投入,才能說服這些企業。像電信、金融等預算較多的大型企業為什麼不用Linux?因為事關廣大的消費者權益,這些企業的IT採購態度較為謹慎保守,為避免跑第一可能承擔的風險,會以市場上既有的成功案例做為參考指標。
日前IBM協助華南銀行建置Linux-based的e-Check系統,即是金融行業典型的成功案例。然而,Linux解決方案在有預算限制的政府和教育體系特別吃香,符合簡單單純的應用環境、低成本用戶的需求。
許多研究報告顯示Linux的高度成長性,事實上,Linux市場才剛萌芽,每一步都可以視為大躍進。然而,Linux源自於Unix核心,系統轉換障礙較低,加上Linux整體成本較低的理由,原本已經欲振乏力的Unix市場未來又更是危機重重。若Unix機器售價降低,將侵蝕既有的營收結構。
整體來說,2004年Linux採購仍持續增加,但營收的成長幅度有限,原因是Linux將步入解決方案商品化和應用軟體開發階段,開始為未來的願景奠定基礎,包括在人才的訓練和培養層面的努力。現在的營收對廠商的貢獻度有限。
歷經2到3年的討論,未受商業機制約束的Linux終究走到基本面,從很難安裝的階段到現在技術逐漸成熟,經營模式也有了雛形,下一步就是落實環境面的條件,包括吸引ISV投入以及人才的普及。本土SI的技術能力,也是影響普及的要件之一,原廠的協助固然重要,本土廠商就近支援對客戶更有保障。
熱門新聞
2025-02-05
2025-01-31
2025-01-30
2025-02-03
2025-02-03
2025-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