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錄音工業協會統計,MP3的流行已經成為15~24歲青少年減少購買音樂CD的主因。這一類播放器不僅具備過去隨身聽、CD播放器的播放功能,而且體積更小、攜帶更方便,同時本身還具有儲存能力。隨著音樂的數位化,整個音樂產業史極可能由MP3繼續寫下去。
以MP3播放器翻身的Apple,在2003年第2季賣出30.4萬臺iPod,這個數字是分析師原先預期的4倍,MP3播放器呈現爆炸性的成長。 音樂透過下載與傳遞,形成新的營運模式,也形成產業重新洗牌的動力。
Apple自從推出iPod MP3播放器後,如今已經銷售超過100萬臺。Apple的目標,是希望在2006年時,MP3相關的收入可達6億美元。但是,如果純粹經營音樂下載,每年1億美元的營收,就要6年才能達到目標。
IDC就估計,2006年時,全球MP3播放設備將會是2003年的3倍。如果計算市場規模,將由2003年的118億美元成長到2007年的440億美元。而目前當紅的音樂下載,廠商其實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目的在於增加硬體的銷售,或是兼營音樂會售票、廣告與訂閱線上雜誌等額外收入。
就MP3產業來分析,其中商機包括了「硬體」與「內容」。但是,如果把硬體架構擴而大之,包括硬碟、快閃記憶體、周邊等等產業,都有可能雞犬升天。至於內容的下載與轉換等,經營網路音樂的業者也可望與唱片公司大合解。
MP3本身並不是稀奇的設備,除了Apple,戴爾、Samsung、iRiver、明基……幾乎所有廠商都將推出MP3播放器。MP3播放器為消費性電子開啟了另一扇門,一旦MP3播放器本身的儲存容量足夠,何嘗不能成為PDA、行動硬碟、隨身影片播放器,甚至是小PC?
需要注意的是,線上音樂的經營模式正在改變。當前銷售線上音樂,每首可以獲得99美分,其中75美分必須交給唱片公司,信用卡公司也要收取5美分的手續費,剩下的19美分才會交給線上音樂公司,「經營線上音樂」究竟是塊多大的蛋糕?現在還沒有肯定的答案。
目前看來,MP3播放器的利潤比經營線上音樂還要來得高,也難怪越來越多的廠商跳入MP3播放器市場。但是,一旦產業失衡,就可能要兩倍的時間回復平衡。MP3引起的產業板塊挪移,2004年才剛剛開始!
熱門新聞
2025-02-05
2025-01-31
2025-01-30
2025-02-03
2025-02-03
2025-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