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寬頻普及率日益提升的情況下,資策會市場情報中心(MIC)的調查數據顯示,臺灣的電子商務市場規模,已經在2003年度達到新臺幣204億元,相較於2002年度的151億元,成長幅度達到35.2%,預計2004年可望有30%的成長,並達到266億元的產值,不過,網路零售仍不及實體零售的1%。

目前線上零售所佔的比例雖然僅有0.39%,但是,相較於美國線上零售的1.5%,臺灣的線上零售市場,未來至少還有兩年的高度成長空間,資策會市場情報中心產業分析師楊正瑀表示,目前B2C電子商務的市場大餅中,仍以線上旅遊、票務、3C為主流,其中,線上旅遊更有一支獨秀的氣勢,並達到41.9%的市場佔有率,票物與3C則分別為13.8%、13.9%。

值得注意的是,部份產品領域已經出現舉足輕重的大型業者,對於新興業者的進入障礙也相對提高,舉例來說,前兩大網路書店就已佔據70%的市場;線上旅遊部份則有85%的市場是被前五大的線上旅遊業者分食,此外,線上票務更是呈現獨家壟斷的局面。

楊正瑀表示,2003年上半的線上旅遊市場,雖然一度因為SARS而呈現下滑狀態,不過,疫情趨穩之後反而有超出預期的成長,目前平均每個月的交易筆數為6746筆,平均消費額度為5823元,僅次於3C產品的8269元,但是3C的交易筆數,平均每個月只有896筆,整體來說,不論是交易量與交易額度,線上旅遊產品都是最熱門的產品。

此外,鑑於女性網路使用者的網路行為相當活躍,因此,以女性為目標市場的產品也備受矚目,除了既有的美容保養品以外,雜貨、花卉、精品、食品、傢具服飾等,也搶占19.6%的市場佔有率,目前男女的上網比例,雖然是54%、46%,不過女性的上網時間,卻以1.5:1略高於男性。

整體來說,在928萬的網際網路用戶中,有上網購物經驗的網友僅21.2%,平均的線上購物次數為4.6次,也就是說,77.9%的網友是沒有線上購物經驗的,主要是因為交易過程的安全性考量(39%),其次依序是網路商店的信用度不明(9%)、不能鑑賞試用(8%)、價格不夠吸引人(8%)等,相較於其他區域市場差異不大。

分析網路商店的定價策略,則有普遍低於實體商店定價的情況,若依類別區分可以發現美容保養、時尚精品的價差最大,並有低於16%以上的幅度,其他包括3C、書籍、旅遊商品則低於5%~10%左右,而價格便宜仍是刺激線上購物成長的主因。

對於電子商店經營者來說,最困擾的卻是經營模式容易被複製以及使用者習慣不易改變、網址不容易被消費者知道、交易安全的認證疑慮等。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