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ard Smith和Peter Finger於2002年出版「第三波BPM:改寫未來50年競爭優勢」,此書引起市場熱烈的歡迎和討論,為IT的未來找到一條光明之路。

次年5月,Nicholas G. Carr於《哈佛商業評論》發表「IT doesn’t matter.」一文(擴而充之成「Does IT matter?」一書),質疑同質化的資訊架構會削弱策略優勢後,擲地有聲地向企業發出IT末日的警語,更潑了已經疲弱不堪的企業應用系統市場一大桶冷水。

在全球企業每年投資近2兆多美元、競逐IT帶來的效率同時,Carr認為,由於IT廠商不斷複製同質化的技術,企業既有的獨特競爭優勢或策略,也在趨同的IT環境中逐漸消失。他認為企業應減少IT支出、追隨不需主導、風險低時求新求變,以及鎖定弱點並加以改善,應多過找機會。

是否真的像Carr所說,IT真的沒有未來?兩位流程大師Howard Smith和Peter Finger可不這麼認為,並針對Carr的文章指出9大論點,在今年10月出版的「IT doesn't matter—business processes do:Nine key issues」中呈現。

這九大論點分別是:1、工業時代的科技不等於資訊時代科技;2、IT產業和IT商業應用之差異:Carr的文章強調IT科技形成的產業,不是把科技當作提升競爭優勢的商業使用。3、基礎科技:基礎的科技提供他們的商業用戶增加競爭優勢的機會,當他們正走向大眾化市場,而非先進者的初始環境中。

4、商業和IT的前50年:Carr談的是商業和IT前50年之末期的開始,不是第二個50年的初期的結尾;5、應用與商業流程管理:Carr談的都是功能性的應用,不是點對點、真實結合商業和IT而呈現的商業流程管理。6、網格、Web services和公共運算不等於一般應用-這樣簡單的邏輯行不通。

7、Web services的基本元素:Carr所指的Web services遺漏了Web services的技術元素;8、最佳實例(best practice)和最佳等級(best-in-class)的商業流程:這兩個概念不同,但企業都需要他們來提升效率;9、很多跡象顯示,IT建設和改善是沒有終點的。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