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鑑於線上遊戲市場成長趨緩,加上全球市場以電視遊樂器平臺(TV GAME)為主,而臺灣遊戲軟體在TV GAME的投入,大多偏重在通路銷售,真正參與軟體研發者僅為少數,因此,資策會市場情報中心(MIC)產業分析師林于勝表示,臺灣遊戲軟體廠商亟思市場區隔之際,對於全球主流市場TV GAME的卡位還需要加把勁。

目前2004年全球TV GAME市場的經濟規模已經達到164.4億美元,林于勝預估,2005年將會因為TV GAME主機的世代交替而微幅下滑,並且達到158.8億美元左右,但是隨著新世代主機上市,2006年可望成長到181.3億美元,平均年複合成長率為8.4%。

林于勝表示,全球單機遊戲持續下滑的情況下,預計2007年之前的年複合成長率,都將陷入3.6%負成長的窘境,反觀TV GAME與PC Online Game的全球市場卻不斷成長,而原本的PC單機遊戲大廠,諸如EA、UBI、Infogram都已紛紛把主力延伸到TV GAME平臺。

事實上,除了PC單機遊戲大廠的觸角伸向TV GAME平臺以外,既有的TV GAME大廠也開始把產品移植到PC平臺,其中包括Capcom、Konami、Namco等都有一致的決策,林于勝表示,跨平臺將是未來遊戲軟體市場的發展趨勢之一,同時也是遊戲軟體廠商因應不同市場主流平臺的出路。

除此之外,值得注意的是,遊戲開發也面臨了高成本的挑戰,其中又以初期的開發成本最高,林于勝表示,隨著硬體主機的推陳出新,硬體功能、儲存介面不斷增強的情況下,絢麗的畫面、龐大的程式都使得遊戲製作難度與成本提高不少。

遊戲軟體廠商為了降低研發成本,未來勢必需要採用中介軟體(Middleware)或是分包委外,一方面可以藉此縮短產品研發的時間,另一方面也可以藉此降低研發成本,而跨平臺也將是分散成本的做法之一。

林于勝表示,目前臺灣遊戲族群最常使用的平臺,仍以PC為主、其次依序是手機、PS2;平均每個月的遊戲消費金額為新臺幣534元,與中國遊戲族群的平均消費158元人民幣相去不遠。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