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降低電子交易資料外洩的安全疑慮,由Visa國際組織發起的Visa 3D-Secure在全球開跑,後端的交易處理機制由優利(Unisys)負責導入。現有的用戶端資料在網路傳遞時雖然有SET或SSL保護,但因為成本高和攜帶不易的種種問題,包括Master、日本的JCB等組織也都陸續導入該機制。

根據統計,2004年信用卡網路交易總額佔總刷卡金額比例為8.6%,且有逐步升高的趨勢,然而,有接近一半的網友認為,線上購物最大的障礙來自於網路交易安全;過去持卡人從電子商務網站輸入第一步會員帳號密碼後,會再跳到填寫個人資料的頁面,之後再輸入卡號,完成後這些資料傳到商家後端系統資料庫,再到收單行請款,這些資料都留在商家,可能被不肖業者濫用。

目前電子商務網站使用的安全機制主要有SET和SSL兩種,SET失敗的原因來自於系統導入成本過高,影響銀行和商家參與意願,使用者申請流程複雜,普及困難,而SSL缺乏完善的來源辨識和認證機制,安全性仍不足。MasterCard之前推的電子錢包同樣遇到註冊程序複雜、不方便等因素而無法普及,而且上述機制皆缺乏可攜帶性,對使用者造成不便。

所謂3D-Secure,顧名思義就是轉變過去資料的傳遞方式,由四方減少為三方。無論持卡人從那個網站購物或輸入帳號密碼,都是連到聯合信用卡中心,減少商家到發卡行、發卡行再到聯合信用卡中心這一段。持卡人使用時不需要安裝其他軟體,只要有瀏覽軟體就可使用,商家只需要建置MPI,原軟體只要稍做修改即可。

由於資料傳遞方式改變,持卡人需至發卡行或已與聯合信用卡中心合作的商家,填寫個人資料和未來認證的帳號密碼,確保未來交易安全。各收單行的認證標誌,分別是Verified by Visa、MasterCard SecureCode和JCB J/Secure。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