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企業推動e化的過程,多半是從上往下,也就是透過高階主管的支持,擬定政策向組織各部門推行變革。
位於新竹科學園區的喬鼎則不同,它是先累積多數使用者的要求,再由主管們組成的委員會(Steering Committee)決定採用什麼解決方案,經過部門的溝通和協調後建立新流程,從此確立制度。IT部門像醫生,病人要主動來求診
喬鼎認為,企業導入IT主要有3大目標,第一要產生公司價值,整體戰力向上提升,前提是要讓IT和商業價值密切結合;第二則是要以服務導向,像電信或金融等服務業一樣,強調創意,喬鼎沒有生產線,多為工程師,生產製造的部分多半委外開發,不需庫存,人的價值很高。
第三是關於人的培養和改變,IT不是行政人員,寫寫程式或管管電腦就好,他們喜歡新的東西,不應該只是絕對的IT人員,要授權給他們一同推動組織的變革管理;IT要整合每個部門,主管要鼓勵旗下的資訊人員,積極和用戶溝通,像醫生一樣,找出問題,而不是只有專注在技術或開發本身。
由於喬鼎的分公司或據點分散於歐美各地,當初考量企業資源規畫系統就以國際品牌為主,最後選擇甲骨文的ERP。
其中較為特別的是該系統的採購需求是來自財務等其他部門,並非喬鼎的主管或資訊部門主動提出專案計畫,而且資訊部門人員在用戶意見成形前是採取消極被動的態度,也就是說,並非一頭熱的鼓勵組織E化。
由於財務部門需要整理來自各部門的資料,並製作成報表,在匆促繁忙的情形下,這些工作可能造成很大的負擔,影響其最主要的任務,加上知道其他公司也都在用ERP,工具需求就逐漸在員工的心中成形。IT是樹幹,是制度和企業文化的介面
喬鼎認為,上下不能混為一談,意思是說,IT專案如果是從上層命令執行,一定會引起員工的抗拒,特別是老員工,如果遇到這樣的情形,應該要激勵他們,說服他們了解使用新系統的好處;從下到上比較能減少員工對於改變的抵抗,資訊人員要了解每個部門之間的隱藏性議題(Hidden Agenda),否則跨部門的流程串連會有較多變數。
另外,CIO要有和高階主管對話的能力,增進包括語言或溝通技巧,對話議題要能暢談企業願景或公司價值等,因為IT資訊架構是建立企業制度的基礎,也是新人了解企業文化的入口;一套IT系統多半會用到5到10年,它就像樹幹一樣,即使人員異動或流程調整,枝幹還是會屹立不搖。
喬鼎採用甲骨文的企業資源規畫,並透過IBM採購Darsault的產品資料管理(PDM)Smarteam,為了確實推動IT治理,他們陸續導入流程機制,喬鼎說,導入工作流程才是企業自動化的開始,對IT人員也是更大的挑戰。
喬鼎小檔案:
喬鼎資訊1988年創立於美國矽谷,1990年推出全球第一片IDE/ATA硬碟加速卡,確立市場地位,並於1991年將總公司設於新竹科學園區,營業據點遍及美國、歐洲和中國等地區。目前該公司員工共220人,資訊部門共有8人,臺灣有6名,美國有2名。
喬鼎發跡於矽谷,但商業價值中心在臺灣,資訊中心也隨之設在臺灣,整合來自歐美和中國的資訊。
熱門新聞
2025-02-08
2025-02-08
2025-02-08
2025-02-08
2025-02-10
2025-02-08
2025-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