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多數電子製造業一樣,凌巨的E化也是從導入企業資源規畫(ERP)開始,再從ERP延伸到產品資料管理(PDM)或工作流程等應用,將每個原本獨立的系統連接起來,朝減少紙張傳送和使用的無紙化目標前進。

凌巨成立於1997年,為凌陽轉投資的子公司,從事中小尺寸面板的設計和製造工作,本身具有研發和設計能力,代工製造(OEM)部分則以中國大陸的據點為主,臺灣以代工設計(ODM)切入市場,公司去年掛牌上櫃。ERP成功奠定IT體質

所謂中小尺寸面板如人手一機的行動電話、數位音樂播放器(MP3)或無線電話等裝置的顯示螢幕,由於這一類產品周期短,具有少量多樣的特性,產品規格時常改變已經成為家常便飯,且必須掌握出貨時間和品質,資訊處理的系統化逐漸成為凌巨面對變化而不可或缺的競爭武器。

ERP是凌巨進行企業E化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開始,7年前凌巨資訊部門經理陳詩華一進公司,就被老闆指派擔任ERP導入的指揮官。「要確實掌握產品交貨時間和品質,讓改變的成本降至最低,技術不是唯一;所有的工作都是人完成的,而將人必須處理的工作系統化或自動化,讓資訊更具體和透明。」他說。

凌巨於1999年開始導入甲骨文的ERP系統,花了4個月的時間導入淨銷存模組,工單成本模組則用了3個月的時間,生產製造並非凌巨的核心事業,整個系統的客製程度不高。 陳詩華指出:「甲骨文的ERP在財務端很強,正是我們需要的,而導入過程、結果和目前使用狀況都是成功的,都算令人滿意。」用系統就像吸毒,沒有會十分痛苦

陳詩華進凌巨時資訊部門僅2個人,至今已有8人。他回憶一開始導入ERP時的情況,形容當時連開了2天的會議收集使用者需求,流程圖串連起來就有好幾面牆的長度,與高階主管討論、經過簡化和最佳化後即定案,資訊部門擁有相當程度的專案主導權。

和其他案例一樣,凌巨的ERP上線使用後,由於使用習慣的改變,引起員工的抗拒和抱怨。「抗拒和抱怨是正常的,員工也有他們提出異見的權利,我們也會傾聽他們的想法,但他們畢竟只是看到自己的部分,系統的設計有其邏輯,不可能任由他們隨意更動,說改就改。」陳詩華認為:「用系統就像在吸毒,需要時間學習和適應,習慣就好了,用習慣後,沒有系統反而會覺得十分痛苦。」

ERP專案要成功,陳詩華強調,公司政策、人和制度等三個元素缺一不可,包括老闆的支持、變革和公司內外環境的結合和人的訓練等,他給自己設定的目標很簡單,就是「每個月的5號要把帳結完」。過去這項工作要花幾天的時間才能做完,現在已經可以用最少的人力和最快的時間完成。改變主管習慣前先以身作則

然而,即使用到ERP的部門或員工已經認同這套系統,但有些主管會害怕和不相信資訊系統,仍然被動地只把它當輸入和儲存資料的工具,尚未進一步利用系統的分析和資料彙整功能,主動取得和解讀對於評估環境的資訊。

針對這個現象,陳詩華正在進行一項測試,他說「既然主管不願意或不知道該如何使用系統,我就主動收集生產資料,並且把資料傳給他,慢慢讓他知道這些資訊的重要性。」過去沒有這些報表資料時,產品的不良原因都是由工程師回報,主管比較無法做到監督和預防的工作;有了這份分析報告後,主管可以提前詢問工程師發生不良率的原因,讓資訊產生提醒的作用,降低下一次生產的錯誤機率。ERP之外的系統

凌巨除了導入ERP處理金流、物流和資訊流外,也採用了工廠管理系統(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MES)、產品協同作業與資料管理平臺(PLM)等。

相較於ERP的導入過程,陳詩華說,ERP關係到每個部門的營運,具有強制性,阻力或需要的推力比較大,不像PLM較沒有強制力,可能會遇到不願意釋出資料的情形。「如果把工作拆得更細,工程師會變得沒有價值,並且缺乏安全感。」

用工作流程來串接每個應用系統

主要系統建置告一段落後,2002~2003年間陳詩華開始思考如何讓上面所說的這些系統之間的功能或資料整合,成為企業實際運作的流程,而原來的Lotus Notes系統無法更有效的接收來自ERP的資料,所以凌巨採用華苓的AgentFlow,作為公司內部商業流程管理(BPM)的執行平臺,應用範圍包括客戶訴怨系統、品質異常處理、請採購流程或文件控管等。

導入工作流程的原因,陳詩華說,主要是想要將資訊系統Web化,讓員工使用更便利且更有效率。企業的運作是以事務流程與管控為導向,而應用系統強調功能特性,非以流程為導向,且商業邏輯都寫死在系統裡,無法因應外界的變化。他指出:「廠商提供的BPM當作系統運作平臺,藉以溝通各系統來配合公司運作流程。」

以客訴系統為例,過去的系統沒有提供客戶查詢介面,多半由人工回覆客戶;導入BPM後,整合ERP和MES系統的資料,客戶已經可以查詢進度,系統回覆資料也可以儲存和累積。

接下來任務:建置文件控管中心

而這幾年凌巨累積的眾多文件資料如何管理?或成為可快速再利用的知識庫?針對這個問題,陳詩華正進行公司內部文件管理中心的建置,由於凌巨成立至今累積了許多種類的文件,資料安全和存取權限的設定和管控特別重要,然而,多數的文件產生工具提供的管理功能,安全機密性的保障仍不足。

經過一番努力,陳詩華找到可支援200多種檔案格式、具有防印和防拷貝的工具——AutoView,作為文件管理中心的主要管理機制。

IT工具不只應用在工作

凌巨每年的資本支出平均1000~2000萬,費用(包含折舊和人力成本)約2000萬,陳詩華在既有的系統資源中,仍不斷尋找可以加值的機會,例如利用工作流程工具開發出訂便當系統。他認為:「IT人員就像業務員,要把自己開發理念和軟體主動推銷給用戶,否則只是被動接收工作,會沒有成就感。

不過,雖然這些工具或解決方案讓老闆以及員工工作感到便利和有效率,但已經在凌巨資訊部門工作了7年,陳詩華對於IT主管的未來還是有無力感。他說:「沒有人算得出資訊系統的投資報酬率,主管無法看到資訊系統帶來的價值,他們認為是理所當然。如何創造資訊部門更高的價值,將是未來IT主管最大的挑戰。」


《凌巨科技小檔案》

成立於1997年,公司主要業務有研發、設計、生產及銷售液晶顯示器(Super Twisted Nematic型,簡稱STN),包括消費性電子產品(PDA、數位相機、)和行動通訊(手機)等中小尺寸平面顯示器。目前公司總人數約700人。

《IT經理人小檔案》

陳詩華
現職:凌巨科技資訊系統部經理(7年)
曾任:永豐餘紙與紙版事業處總管理處 學歷: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