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O的下一步

有人戲稱CIO為「Career Is Over」,這個說法在幾年前或許還對,當時CIO很難再超越;但現在可不見得,CIO絕非職涯的終點,卻可能是邁向CEO職位的新起點。

從後勤支援走向前線決策

未來的IT部門將轉型為企業經營情報提供單位,CIO距離核心經營階層也將更近,有機會參與、了解企業決策過程。

走向CEO :CIO的優勢與挑戰

有志晉升管理職的IT人,本身的IT技能、邏輯能力、對企業運作的了解是晉身CEO的3大優勢;但CIO在CEO必備的能力上欠缺商業概念與領導溝通力,而IT人濃厚的技術本位也是走向CEO之路的絆腳石。

成功轉型CEO的CIO



盧峰海:用IT重新整頓瀕臨破產的企業
近10年來,中船的員工遭逢裁員、減薪,薪資的減幅高達35%,「人心都跟著縮水,哪還有力量打仗」盧峰海認為,當務之急就是鼓舞士氣,方法有很多種,但是他選擇從最為熟悉的IT切入。
   
斐信祐:和王永慶吃了5年的午餐,學會管理
斐信祐的轉型很順理成章,過程沒有太多爭議,因為30年前他就了解不能為IT而IT,必須緊扣企業經營,「這是台塑經驗帶給我最大的資產。」在台塑的歷練讓他得以熟悉企業管理的實作,才20幾歲,就下工廠觀摩,從原料、紡紗、織布、染色到最後的成衣,親眼看整條供應鏈的作業,「我的流程觀因此而建立。」他說。
   

 

呂新科:接班2年,業務量飆漲60%

文大推廣部執行長呂新科認為,當IT真的解決組織問題,改善工作效率時,IT就不只是技術,透過CIO及企業主的努力可以拉高至企業策略的層次。面對當時升任時的反彈,呂新科備感壓力,也明白自己的限制,在CEO的就任典禮上,他對員工這麼說:「我不是聰明的人,但我會努力建立一套解決問題的機制,讓這個組織變得聰明。」

   

 

張永昌:重看IT,向CIO要STP

從遠傳電信CIO的角色轉換後,再重看IT另有一番體悟,他認為,CIO如果連組織的STP(Situation、Target、Proposal)都看不清楚,IT的投資只是白花錢。他說,20年前,IT的作用是改善企業流程,有著為企業加值的功能,接下來是幫企業節省成本,然後走到幫企業創造市場價值,現在,IT要進入協助企業創新的階段。 

CIO的下一步

CIO是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的縮寫,不過,也有人戲稱為「Career Is Over」,意指當上CIO職位,雖說是資訊人員職業生涯的最高峰,然而也是職涯的終點;一來是因為CIO不好當,二來是CIO職位再往上就是CEO了。

這個說法在幾年前或許還對,當時CIO很難再超越;但現在可不見得,CIO絕非職涯的終點,卻可能是邁向CEO職位的新起點。

從CIO晉升為CEO,多年前資訊人員想都別想。以往的CEO人選,大多由業務主管或財務主管升任;但是,近年來國外已經有不少CIO升任為CEO的例子,甚至成為董事會成員,而且不只是國外,現在連臺灣也是如此。

為何CIO會成為現今CEO的候選名單?因為IT已成為企業營運的重要基石,甚至是獲利致勝的利基。在一些企業裏,IT已經擺脫傳統上後勤支援的被動角色,轉為更主動地發揮領先優勢的效果。他們的IT與企業營運緊密結合,整合企業營運流程。

在一般公司裏,不同部門之間有所爭議,在彼此僵持不下之際,通常會尋求最高主管仲裁。在威達電這家公司,部門之間僵持不下時,他們會先找公道婆張素碧,當時她是資訊部門最高主管。為何不同部門的人要找資訊部主管討公道,因為她是了解全公司流程最透徹的人。現在,她已升任為CEO幕僚的職位。

企業營運流程與IT密切整合已是大勢所趨,無疑地為CIO開啟了邁向CEO的大門。WaltMart的CIO,因為成功打造IT系統,使其物流與庫存管理超越同業,而穩坐量販店的第一寶座。這位CIO打下這場成功戰役,也為他贏得了CEO職位,WaltMart轉投資的物流公司就找他擔任CEO。

在臺灣,CIO邁向CEO的例子或許不比國外多,但在製作本期封面故事──「從CIO到CEO」的同時,我們也發現了好多位。他們包括了中船董事長盧峰海、雄獅旅遊總經理斐信佑、緯創軟體副董事長龍偉業、遠通電收總經理張永昌、宏利人壽臺灣區總經理黃大偉、及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執行長呂新科。

這代表臺灣的CIO,有朝一日也有機會邁向CEO。即便不是立刻晉升為CEO,也有更進一階的發展機會,而不是「Career Is Over」。威達電集團營運處協理張素碧、中興保全總裁室協理廖啟泰、士林電機總經理室經理許連欽,他們都是從CIO的職位,晉升至CEO幕僚的職位。

CIO邁向CEO的機會是有的,不過,挑戰可不低,要克服的問題還不少。其中有幾個重大的挑戰,包括資訊人員常面臨的技術本位、商業觀念簿弱、領導與溝通能力的問題。

國外現正推廣的觀念──把IT當成公司來經營,將有助於CIO早日具備CEO的條件。把IT當公司經營,CIO不能只懂技術,還必須擅長商業、財務、領導統御、組織與文化等技能,毫無疑問地,這些本來就是勝任CEO職位的必備條件。早點克服與補強,那麼機會來了抓得住,邁向CEO之路就會比較順遂。(文:吳其勳)從後勤支援走向前線決策

IT成為企業經營必備工具已是不爭的事實,沒有IT,有些企業做不了生意,最顯而易見的例子是被歸為.com的企業,例如Yahoo!、Google,其營運完全仰賴IT,再看銀行業,少了自動提款機(ATM),業務將大受衝擊。

做生意,IT不只必要,還能改寫產業生態
有些企業沒有IT無法達成今日的成就,15年前,雄獅旅遊在旅遊產業沒沒無聞,但靠著IT精實電子商務事業,擊敗當年的東南、鳳凰等老牌旅行社、今天站上旅遊界一哥地位,每年臺灣800萬人次的出國旅遊市場,雄獅拿下了10%的市場。

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是另一個用IT改寫產業生態的例子,沒有臺大的招牌,若僅以師資及課程與其他名校對打,只是進行一場無意義的肉搏戰。

5年前,文大推廣教育部部主任張冠群押寶數位學習(e-learning),IT果然讓文大在教育界快速崛起,現在,每年營收7~8億元、獲利1~2億元的推廣教育部,已成為全臺灣最賺錢的大學附設教育單位,各大學爭相前往取經,教學品質也獲肯定,連6年取得教育部最優評鑑。

IT還能讓企業保持領先優勢,台塑集團在20多年前就開始E化,今天,台塑每月的財會資料,在1天內就能結算完成,並立即產生報表提供企業主及高階主管參考,速度之快連對手都來不及反應。

有的企業倚重IT的程度已到了可視為科技公司,中興保全就是一例,中興保全董事長室總經理徐蘭英說,中興保全自我的定位已非保全業,而是科技業,並自詡為「科技管家」。

徐蘭英指出,80%的客戶都把家裡的錀匙交給中興保全,這意謂中保的人員不僅可以登堂,還能入室,保全的業務除了抓小偷,還能進一步提供生活服務,例如澆花、清理冰箱、健康管理。

以健康管理服務為例,如果在按摩椅內加裝血壓等健康指數測試儀,並可將數值傳回中保的健康管理中心,當客戶的血壓值不穩定時,中保即會主動提醒客戶注意飲食,或進一步做個小檢查,而這樣的服務一定得靠IT來完成。

E化程度深,IT必須重定位
曾出版「IT有什麼明天?」的知名作家尼可拉斯‧卡爾(Nicholas G. Carr)有套理論,他認為,早期企業投資IT,是為了建立競爭障礙,拉大與競爭者的距離,因為當時的IT很昂貴,硬體設備價高,程式設計師人才罕見,經濟實力俱足的企業可藉此保持競爭優勢。後來投資IT,是因為競爭者都有IT,如果你不做,無法和對手站在同一起跑點競爭。

尼可拉斯‧卡爾在2004年對IT提出質疑,是基於早些年企業風行E化,造成IT的過度投資,試圖提醒企業重新省思IT的價值。他所疾呼的觀念在今天發酵,不論當初企業為了什麼理由E化,現今的企業IT已進入深化階段,對大型企業來說,處理日常營運的基礎平臺,如ERP、CRM(客戶關係管理)、SCM(供應鏈管理)一樣不少,能再為業務營運加分的系統,如KM(知識管理)、BI(商業智慧)等也已逐步導入,下一步的E化,企業還能怎麼做?

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執行長呂新科認為,當企業E化深化到一定的程度,己經成為企業生存必備的基礎工具,不再是卓越的象徵,IT就必須重新定位,從以往後勤的支援角色,走向策略性發展,甚至要有能力跑在前頭,活化組織,並引領企業變革。

IT要轉型,從電腦部升級為情報經營
這項觀點的確獲得企業經營階層的支持,士林電機總經理室協理謝漢章正在思考IT部門的定位轉型,「我們希望未來的IT部門是經營分析部,而不是電腦部,」他說,IT部門不應該只是被動的報表產生器,要能主動貢獻企業經營情報,對企業經營的各面向,在財務、行銷、業務、生產都能點出問題,並提出建議,做為企業決策的參考。

這意謂著,CIO將被賦予更重要的使命,成為企業的決策幕僚,代理知名IT顧問公司(Garther)產品的英丰寶總經理林哲斌說,在國外,財星(Foutune)500大企業,已有CIO出現在財星(Foutune)董事會名單上,在企業決策過程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根據Gartner的調查,有CIO列席董事會的企業,股價表現優異。

臺灣CIO已進駐總經理室,扮演首席幕僚
事實上,臺灣企業IT也開始滲透至決策單位,CIO已走進總經理室。因應企業分割,往集團化發展,工業電腦大廠威達電子在2005年成立集團營運處,在快速變動的經營環境下,這個單位必須以跨公司的視野,對旗下各子公司提出、執行經營改善計畫,藉以強化作業流程,調整企業體質。

在威達電中,集團營運處定位為CEO的幕僚,直屬總經理,而集團營運處協理張素碧出身IT部門,從資訊服務處協理轉調該單位,她的工作從導入ERP,提升到成為老闆的眼睛和雙手,現在,張素碧每天要從各種經營資訊中,幫老闆找出公司的問題,進而提出解決之道,並付諸實行。

原為中興保全IT部門主管的廖啟泰,現在是總裁室協理,身為總裁身邊的首席幕僚長,廖啟泰每天的工作是蒐集經營情報。

士林電機總經理室也可見CIO的身影,現任總經理室經理的許連欽,在2005年轉調職務前,曾為士林電機關係企業新竹貨運的IT部門主管,現在,他的任務是協助集團進行海外、跨公司的IT整合,但是,他的上司對IT人的期許更高,下一步,將給予IT人經營情報提供的任務。

從被動的支援走向前線決策單位,對CIO的意義非凡,這代表,CIO距離核心經營階層更近,有機會參與、了解企業決策過程。

悅智全球顧問董事長黃河明認為,當CIO用IT幫企業創造無法替代的價值後,CIO有機會升任CEO,例如美國WalMart百貨,其CIO成功打造量販店的IT系統,使WalMart的物流、庫存管理能力遠超越競爭者,最後成為量販業的第一品牌,當Walmart擴張事業,成立物流轉投資公司時,就重用CIO擔任新事業的CEO。

在臺灣,我們也已看到,有CIO往前跨越,成功轉型CEO。走向CEO :CIO的優勢與挑戰

不少隱身在企業裡的程式設計高手多已頭髮花白,美國也有許多工程師活到60歲還在寫程式,對技術有股莫名的熱情,驅動這群IT人成為頂尖的技術人才。

但是,如果有志晉升管理職,IT人就必須跳脫技術本位,讓自己具備宏觀的CEO視野,從CIO到CEO,IT人有其他O字輩難以望其項背的資產,在邏輯分析能力、流程的掌握度上,CIO所獲的評價高,更重要的是,當學習曲線高的IT已成為企業經營策略的要角,懂IT更是CIO最大的競爭優勢。

不過,也有不少待修煉的課題挑戰CIO,雖然IT對企業營運的重要性與日俱增,但在臺灣,成功從CIO到CEO的人物屈指可數,還未成為常態,就是因為CIO在CEO必備的職能及人格特質上仍有欠缺,業務與財務觀不足最被詬病,濃厚的技術本位也常被質疑,另外,CEO必須有的領導魅力、人際溝通則是CIO自認最難學的功課。

CIO坐CEO大位的3大優勢


優勢1 懂IT:
悅智全球管理顧問公司有門「總經理培訓班」的課程,有張講義羅列了19項CEO所需的條件與技能,與IT有關的占了3項─資訊系統、科技與創新、知識管理與商業智慧,雖然比重不高,但別小看IT技能,因為對企業主來說,IT的學習門檻可是高於其他商業技能。
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執行長呂新科能坐上CEO大位,他的老闆─文大推教董事長張冠群看中的就是IT技能。

在張冠群的口袋中同時有商科出身、IT背景2個CEO人選,最後由原本任CIO職位的呂新科出線,他認為,文大推教的業務很明顯是由IT驅動,但IT進入門檻高,新科技的變動太快,「給我3年的時間我都跟不上,業務卻很容易上手,1年就能進入狀況,更何況,我已經具備商業知識,找位懂IT的CEO和我的專長能夠互補。」張冠群說。

優勢2 重邏輯:
理工科及寫程式的訓練讓IT人擁有絕佳的邏輯能力,中興保全總裁室協理廖啟泰說:「邏輯推演能力是CIO最珍貴的資產,」有清楚的邏輯才有辨法定義問題的模型,進而提出解決之道。

張冠群也肯定CIO的分析能力,他認為,IT人的學習力、分析力佳,對事比其他同儕更強調定義的重要性 ,讓IT人呈現出規畫細膩的特色。

優勢3 諳流程:
「時勢是造就CIO走向CEO的最大機會」呂新科說,因為E化已深入企業各面向,包括生產、研發、財務、行銷、人資、業務,恰好給IT人員從E化的角度全面了解企業的運作。

威達電營運處協理張素碧也認為,因為配合公司各部門專案的導入,IT人員對於商業流程的掌握度優於同儕,「IT部門和任何單位都沒有利害關係,不像有些部門,業務的好壞與部門間的連動有關,公正第3方的角色,讓IT人員有機會客觀的看待商務流程的問題。」她說。

也由於從不同的角度面對企業運作,呂新科表示,對企業5管的觀點,CIO和其他O字輩有明顯差異,例如,針對E世代的行銷操作,有IT背景的CEO感覺會比較深刻。

CIO坐CEO大位的3大挑戰


挑戰1 技術本位濃厚:
20年前,IT人與業務員互有成見,IT人終日在辦公室內埋首寫程式,中午吃著媽媽做的便當,心裡想著業務員除了一張嘴皮子什麼專業都沒有。

20年後,IT人還是坐在辦公室裡吃便當,只是做便當的人從母親換成妻子,但是,那些當年被IT人視為油滑小子的業務員,卻已坐在外頭的高級餐廳吃大餐。

這個故事,中興保全CIO廖啟泰常對年輕一輩的IT人說,目的在提醒IT人員不要拿著技術敝帚自珍,IT只是工具,不是目的,企業IT要有價值必須做到能有效支援業務。

在某次大型企業CIO聚會的場合,代理IT顧問公司Gartner產品的英丰寶總經理林哲斌聽到這樣的對話,A公司的CIO說,我們公司不論大小事,只要和技術扯上關係,都歸我管,B公司的CIO馬上接話,我們公司只要和「電」相關的事,我都要負責,連員工的PDA當機都來找我維修。

林哲斌認為,這段對話反映出CIO在組織中的定位,企業主還是將CIO看成技術人才。

悅智全球顧問董事長黃河明也說,IT閱歷豐富的CIO,思考很容易落入技術導向的窠臼,但是企業的經營面向廣,技術並非唯一。

挑戰2 業務與商業概念薄弱:
容易掉進技術泥沼的IT人,在業務及財務格局上也被扣分,文大推廣教育部主任張冠群就說,相較同儕,IT人的成本及業務概念較居於下風。

中興保全董事長室總經理徐蘭英也認為,IT人是帶著技術的眼鏡看商業環境,常看不到市場需求,對行銷、客戶需求等商業的概念較為不足。

臺灣的CIO要檢視自已是否具有CEO的思惟,林哲斌提出一個方法,CIO可以算算,在1天的工作當中,有多少時間花在思考商業問題,或是在年度的提案中,會明確跟老闆說,這個新系統可以幫公司節省多少成本,增加多少利潤。

觀察從CIO到CEO的典範人物,在他們的職場生涯中,最常被質疑的能力也是業務經驗,中船董事長盧峰海就鼓勵IT人要多至業務、財務等各部門歷練,熟悉企業的核心業務之後,才有機會走到CEO。

挑戰3 領導力與溝通力得再強化:
「接任CEO 2年,我還是不適應CEO所需的人際應對。」呂新科說,對他而言,溝通是項困難的工作,而這裡指的溝通,並非是與內部員工的對話,而是外部人際的掌握。

呂新科曾想請董事長另設發言人的職務,只要媒體來訪,一律由發言人出面,請求遭拒後,他硬著頭皮面對,現在,他逐漸適應應對平面媒體,但對電視媒體,「我還是跨越不了這層障礙,沒有媒體曝光的機會,不是我個人的損失,而是整個組織的損失,關於這點,我一直很內疚。」他說。

黃河明的看法呼應了呂新科正面對的挑戰,他認為,過去,IT部門的工作偏重企業的後勤支援,技術工程背景的 CIO的人格特質通常較為內向,溝通能力與魅力稍嫌不足,導致IT與企業各部門出現溝通的狹縫。盧峰海:用IT重新整頓瀕臨破產的企業

「1家公司競爭力的多寡看IT部門的地位就可得知,」中國造船董事長盧峰海認為,管理是空洞的,要化空泛為實際,必須重用IT,它能驅動企業管理的運作。



「我接手的是1家30年沒發股利、2004年底的財報出爐後,卻足以宣告破產的公司。」

2005年9月,從陽明海運轉戰中船,在走馬上任3個月之後,盧峰海就深切了解他的處境,於是改造中船成為具競爭力的企業,使之民營化,進而股票上市成為他的使命。

科技可以重塑外界對中船的形象認知
要讓1家幾乎頹圮的企業浴火重生,談何容易。近10年來,中船的員工遭逢裁員、減薪,薪資的減幅高達35%,「人心都跟著縮水,哪還有力量打仗」盧峰海認為,當務之急就是鼓舞士氣,方法有很多種,但是他選擇從最為熟悉的IT切入。

一坐上中船董事長的位置,盧峰海第一件事就是瀏覽中船的網站首頁,「呆板又沒有活力,」他說,首頁是企業形象的展現,當下就找來IT部門主管,要求網站改頭換面,風格務求活潑,10天後,再連上首頁,出現了網頁設計比賽的公告,而且除了員工,家屬都能參與。

透過網頁比賽活動,除了可以凝聚員工的向心力,盧峰海打的算盤還有重塑家屬對中船形象的認知。

公家機關一般給人的印象是老化又低效率,但是網頁設計也開放讓員工的小孩參加比賽,「他們會認為,我爸爸的公司現在這麼進步,居然會用高科技,這樣連家屬的心都抓住了。」盧峰海說。

30年前推薪資自動化系統,開始IT生涯
在臺灣的海運界,盧峰海的IT印記鮮明,已成為航運E化的知名品牌,這源於盧峰海之前主導陽明海運的成功電腦化。

成立於1872年清同治年間的陽明海運,當年在大陸的名稱為「招商局」,1970年代,招商局跨海遷臺已10年,同樣歷經人事精實的動盪,盧峰海卻通過高考進入。

當時國際大型海運公司都開始電腦化,盧峰海認為招商局也要走這條路,但要讓1家有百年歷史的公司接受新科技,難如登天。
執意E化的盧峰海最後仍用「Top─Down」手法達成目標。

他透露,當時的董事長面臨管理上的難題,在缺乏數字佐證的情況下,難以判斷總字輩所提出的經營績效是否屬實,盧峰海抓住這點,以電腦化就能提出經營報表的理由說服董事長支持E化,Top這關過了,接下來就從Down做起。

E化頂著機器代替人工的招牌,員工的反彈是必然,這個關卡一直無法突破,直到有一天,盧峰海經過出納室的走道,聽到嬰兒的哭聲,走進探詢,才發現原來是位母親揹著小孩來領薪水,靈機一動,讓他想到了解決基層反對聲浪的辦法。

海運公司的員工有三分之二是海員,常年不在家,因此薪資幾乎由家屬親赴公司領取,在交通不發達的年代,就有不少家屬必須遠從高雄、臺中上臺北領錢,相當辛苦。

「如果將薪資提領自動化,那麼E化就能解決員工北上領錢奔波的問題,並獲得支持。」盧峰海這麼想著,於是他接洽了郵局,在當年以將員工薪資檔案儲存於磁帶,再送至郵局的方式E化,員工家屬只要就近至家裡附近的郵局就能領錢。

這招果然奏效,當公司從Top到Down都全盤接受E化之後,盧峰海安心寫他的程式,從會計系統開始,再到籌組電腦中心,一路從陽明海運電腦中心的副理、經理,轉到運務部經理、財務部副總、業務部副總,再升到總經理、董事長。

做出航運E化口碑,要再用IT驅動管理
悅智全球顧問董事長黃河明這麼看待陽明海運的E化,「IT讓陽明海運具備堅實的全球貨櫃運籌能力,如今才能穩坐全球前十大航運公司的地位。」

做出航運E化的口碑,盧峰海在轉戰中船後,員工對他的印象也都是「這位新老闆很重視電腦」。

舉個例子,今年元旦,盧峰海至高雄工廠視察,當晚就留宿宿舍,隔天一早,見到工廠門口擠滿了人,一經詢問發現是加班的員工排隊等報到,「假日加班已經很辛苦,卻因報到的電腦老舊,讀取速度慢,讓員工等半天,不甚合理」他提醒了警衛室,3天後,警衛室的電腦全部更新。

「1家公司競爭力的多寡看IT部門的地位就可得知,」盧峰海認為,管理是空洞的,要化空泛為實際,必須重用IT,它能驅動企業管理的運作,所以重整中船,IT仍是他必然會用的手法,而現在他已找到中船業務與IT結合的核心專長─用CAD設計船舶。

中船的IT在過去幾年被降級,最高主管職僅有科長的地位,盧峰海說,要重振中船的IT急不得,IT人員必須開放心胸,虛心傾聽,經過業務、財務等多元的歷練,對中船的核心業務有深切的了解,才能真正幫助企業。斐信祐:和王永慶吃了5年的午餐,學會管理

沒有業務背景,也非旅遊本科出身的斐信祐,透過台塑及政大企家班的經驗了解到IT必須和管理結合才能成功,結合僕人哲學的管理信念更讓他在雄獅成功走上CEO



從CIO到CEO,斐信祐的轉型很順理成章,過程沒有太多爭議,因為30年前他就了解不能為IT而IT,必須緊扣企業經營,「這是台塑經驗帶給我最大的資產。」斐信祐說。

在台塑總管理處做E化
1975年,斐信祐於成大工程科技畢業後即考進台塑,讀工科的他原本想走本行,卻因碰到台塑正推行企業化經營,被分發到總管理處的制度組,協助建立工作流程及財務、業務、生產等作業規範,工作內容圍繞在企業管理制度的建立,與工程背景扯不上一點關係,但這樣的歷練卻讓他得以熟悉企業管理的實作,才20幾歲,就下工廠觀摩,從原料、紡紗、織布、染色到最後的成衣,親眼看整條供應鏈的作業,「我的流程觀因此而建立。」他說。

流程制度化後,接下來的問題是要如何落實,IT是流程最好的把關工具,20多年前,台塑就體認到IT的重要性,著手電腦化,於是總管理處下設了資訊組,想一展所學的斐信祐,轉調IT部門,從寫程式做起。

在IT部門期間,斐信祐開始進入和王永慶吃午餐的生活,有5、6年的時間,透過每星期的午餐會報,斐信祐認為,這讓建立目標、績效管理的概念,「管理的廣度與深度我都看到了」他說。

從台塑轉戰國際知名藥廠氫氨公司(擁有善存、新寶納多等品牌)時,斐信祐已是資訊部主管,但內在的管理因子已被台塑經驗開啟,於是他徵選進入了臺灣CEO的搖籃─政大企家班,成為企家班第7期的學生,「2年半後,我的管理眼界全開」斐信祐認為,這是他生涯轉型的轉捩點,會進入雄獅旅遊發展電子商務,也是企家班同學牽的線,這一牽卻撼動整個臺灣旅遊產業。

堅信「僕人」管理哲學
因為電子商務,雄獅旅遊從15年前上不了檯面的小旅行社,到今天在旅遊界打開知名度,成為媒體爭相邀訪的企業標竿,聲勢扶搖直上,營收與獲利每年成長30%,甚至在2005年擠進商周前1000大服務業。

1990年剛進雄獅,斐信祐仍主管IT部門,4年後,被董事長王文傑調派產品部,專責旅遊產品的研發,大家都在看非旅遊本科出身的斐信祐能做出什麼成績,光是改善流程、建立制度不足以服人,在旅行社工作,還必須規畫出熱賣的旅遊行程。

在分析旗下各種行程的問題之後,他選了加拿大線,當年加拿大的秋冬季節為旅遊淡季,但親赴加拿大訪察後,發現9、10月為當地的楓葉季,整個城市染滿楓紅,當下決定開個賞楓團,季節性行程的挑戰是要在極短的時間內創下高銷售量,雄獅的第1個賞楓團在1個月內就創下16團的傲人紀錄。

讓斐信祐成功轉型CEO的關鍵是「義大利簽證管制」,早幾年,熱門旅遊路線義大利對旅遊團的簽證數量有所限制,1個月僅限1團,斐信祐搶在各大旅行社之前,飛到發證地─香港與簽證官協商,幾經遊說,多爭取到1團,但仍不敷雄獅的需求,簽證官見他誠意,指點他若照一般散客的規定排隊拿號碼牌,就再多給他2團,斐信祐不假思索,隔天天沒亮,就前往簽證辦事處,在幽暗又狹窄的走廊上,舖上報紙,坐在走道上等抽號碼牌,一趟香港行,斐信祐拿下4團義大利簽證,比別家多出4倍。

「僕人」是斐信祐最喜歡的一本書,沒有業務背景,也非旅遊本科出身,但斐信祐能在雄獅成功走上CEO,「除了台塑與政大企家班經驗,我的僕人哲學信念影響甚深,它告訴我,領導要從尊重及體貼別人開始,讓員工清楚工作的方向,也感覺到,我是和他們站在一起解決問題的人。」呂新科:接班2年,業務量飆漲60%

文大推廣部執行長呂新科認為,當IT真的解決組織問題,改善工作效率時,IT就不只是技術,透過CIO及企業主的努力可以拉高至企業策略的層次



能坐上CEO的龍椅許多人求之不得,但呂新科的大位上卻坐著兒子的大玩偶,椅子上放著布偶,那執行長坐哪?他說「這個位子真的不好坐,我都在會議桌上辦公,這樣和員工溝通才方便。」

被評IT背景沒有生意人的腦袋
雖然不容易坐,但呂新科卻把文大推教部經營的有聲有色,擁有管理、健身、語文、才藝等學習課程的文大推教部,在他上任前,每年約可開出1900個班級,現在卻達3100個班,班級數量增加,最直接的反應就是學費收入的成長,才接班2年,他讓文大推教部的業務量足足增長60%。

2004年接棒CEO時,呂新科的IT背景讓他飽受質疑,從大學到博士班,讀的都是資管,進入文大推教部,做的還是IT,雖然一手建立起資訊部門團隊,從1人MIS晉升至管理300位IT人員的CIO,所有的工作範疇仍脫不了IT,「一點業務經驗都沒有,怎會有生意人的腦袋?」,這類的批評聲浪不斷出現,甚至有人力諫高層換上具業務背景的人接任CEO。

面對反彈,呂新科備感壓力,也明白自己的限制,在CEO的就任典禮上,他對員工這麼說:「我不是聰明的人,但我會努力建立一套解決問題的機制,讓這個組織變得聰明。」

改善結業證書取得流程獲掌聲
話一說完,300雙眼睛等著看他的表現,不久後,挑戰來了,至文大推教部報名上專業課程的學員,通常會要求索取成績單及結業證書,但證書必須蓋上文大的鋼印才具效力,而文大的校本部在陽明山上,為了用印,證書得山上山下往返2趟,其他學校的學生2天就能拿到證書,文大推教卻要花上7天,比別人多了3倍,學員的抱怨不斷。

呂新科跑上山,親自請求校本部在結業證書上預用鋼印,然後交由執行長辦公室列管,校本部點頭後,他立刻重建證書發放流程,現在學生當天就能拿到證明,不但提高客戶滿意度,校方也少了人力的舟車勞頓,是雙贏的解決方案。

經過2年的磨鍊,「我覺得我漸入佳境,也充分掌握CEO該有的技能。」呂新科說,CIO走上CEO的過程是一般人難以想像的煎熬,要比其他O字輩更辛苦,艱難來自於讓企業主不會注意到CIO是可栽培的人物,他們對IT的認知是「花錢就買得到」,而且決策是企業主的工作,IT只是輔助的角色,在預設立場下,IT人員自然不易進入決策核心。

IT格局升高,是企業主與CIO共同的責任
呂新科認為,當IT真的解決組織的問題,員工感受到工作更有效率,IT就不只是技術,地位可以拉高至企業策略層次,要走到這一步,企業主與CIO要共同努力,交換夢想,一起為組織打造新的IT格局。

文大推教每年的IT的預算是5000萬元,相當於獲利的四分之一,300名IT人員,占員工總數三分之一,重視E化,是因為IT推升文大推教站上大學推廣教育界的第一品牌。張永昌:重看IT,向CIO要STP

以CIO的身分轉入CEO的張永昌,現在要求CIO提案時要了解公司的處境(Situation)、問題(Target)並提出解決方案(Proposal),透過IT部門來協助企業創新



張永昌的CEO生涯快滿2年,從遠傳電信CIO的角色轉換後,再重看IT另有一番體悟,現在,遠通電收的CIO來提案,「我會向他要STP。」張永昌說。

在陽明海運見證企業IT演化
STP是Situation、Target、Proposal的縮寫,代表公司的處境、問題與解決方案,「IT要有Target,CIO要知道IT能解決組織什麼樣的問題,而問題的產生源於組織面對的情境,」他認為,CIO如果連組織的ST都看不清楚,IT的投資只是白花錢。

張永昌STP的領悟來自陽明海運的IT歷練,與現任中船董事長盧峰海一起參與過陽明海運的E化,也輪調過財務、運務部,做了21年的陽明人,他見證企業IT的演化,他說,20年前,IT的作用是改善企業流程,有著為企業加值的功能,接下來是幫企業節省成本,然後走到幫企業創造市場價值,現在,IT要進入協助企業創新的階段。

想把IT用在企業核心業務,發揮創新價值的企圖心讓張永昌興起轉職的念頭,1999年,經由獵人頭公司的轉介,張永昌進入遠傳擔任科技長兼資訊長。

「上班的第一天我就想辭職!」他說,當年的挫折感至今仍然深刻,當時美商AT&T是遠傳的大股東,為數不少的員工來自美國,報到當天,一早他就必須以主管的身分主持內部會議,「我還來不及開口,一群外國人就開始以電信專業術語吵架,非電信背景出身,一個字都聽不懂,到了6點多,我以為可以結束會議,卻見到快遞送來披薩,眼淚幾乎掉下,回家後衝動地想打電話回老東家。」

遠傳IT做出成績
冷靜下來後,張永昌自認過去的IT訓練讓他擁有問題分析的能力,1年半後,他解決了中、外員工的衝突。

在陽明海運任主管,最多管理40名員工,至遠傳電信同時要負責技術及資訊部門,還得處理百億元的投資,籌建基地臺,在2000年,張永昌布建的基地臺數量增加數千個,是他就任前3年的總和,當年,遠傳也同時獲得天下雜誌評選為全臺十大E價值企業。

階段性任務完成後,張永昌主動向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提案,計畫競標政府的高速公路電子收費案,企畫書通過後,張永昌也正式走向CEO,但在遠通電收,「我面臨畢生最難修的課程─政治」他說,從IT人走上立法院備詢,是他從未想過的生涯,但能推動完成臺灣高速公路電子收費系統的建置,將是他這輩子最感成就的事。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