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供應鏈管理專業協會臺灣圓桌會會長李柏峰:「國際物流業者要轉型為供應鏈管理服務業,主要的挑戰包括服務能力的整合、與異業的合作以及資金的支援。」


國際企業為了因應簡化供應鏈管理複雜度的挑戰,以落實供應鏈管理效率的提升,正逐漸傾向將供應鏈作業委外給能夠提供整合型物流服務的業者,同時減少委外的物流業家數。

美國供應鏈管理專業協會(Counci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ofessional,CSCMP)臺灣圓桌會會長李柏峰表示,因應全球化的發展與競爭,國外國際物流業者已經紛紛轉型為供應鏈管理服務業者,臺灣國際物流業者也勢必朝向此方向發展,而政府單位從今年開始推動「國際物流供應鏈管理服務發展計畫」,以因應這樣的發展趨勢。

問:為何國際物流業需要轉型為供應鏈管理服務業?
答:其實這樣的趨勢是因為整個產業變動的影響所致,以過去十年來說,企業面臨最大的挑戰就是全球化的競爭,所以企業開始走向全球布局,也因此衍生供應鏈布局的需求。

另一方面,企業欲專注於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如研發、製造和行銷等,因此開始將非核心業務如物流等作業委外,但隨著供應鏈管理的作業日趨複雜,企業為了降低成本,不僅將供應鏈管理作業流程中的配銷物流(Deliver)作業委外,也逐漸將整體供應鏈管理作業流程委外,包含從規畫、採購、製造一直到貨品退回所衍生的作業等。為了因應企業供應鏈委外的需求,國際物流業者也勢必轉型為供應鏈管理服務業者,以提升競爭力。

問:臺灣國際物流業轉型為供應鏈管理服務業目前的進展如何?
答:國內物流產業的發展可以對照經濟部商業司所推動的計畫來看。主要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92~95年的「全球商業鏈整合及物流運籌e計畫」,今年則開始進入第二階段:「國際物流供應鏈管理服務發展計畫」,而供應鏈管理服務業將會是未來數年的發展重點。

第一階段的推動重心,是為國際物流業轉型為供應鏈管理服務業奠定基礎。對於大型國際物流業者來說,重點放在擴展海外的據點,一般而言,物流業要擴展業務至國外,主要方式有3種,分別為設立分公司、透過國外代理商和策略聯盟,國內主要是採取跨國策略聯盟,其投資金額較少,且能擁有部分經營主導權,另外還有風險分擔和資源互補等優點。另一方面,由於國內的物流業多數為中小企業,因此經濟部也同時推動共同物流平臺計畫,以促使水平間的整合。

在下一階段的發展,行政院則指示經濟部研擬「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屬於國際物流事業部分獎勵辦法(草案)」,該草案已經於日前公布,目的在於強化臺灣國際物流的服務能力,草案內容是依據「促進產業升級條例」訂定,推動的重點包含「加值併貨與物流配銷服務」及「售後維修服務」。

問:要轉型為供應鏈管理服務業者,企業可以從既有業務延伸哪些服務?
答:在奠定了垂直(強化服務內容與深度)與水平(與異業合作)的整合基礎後,國際物流業者可以根據不同產業的需求,延伸不同的服務。

根據美國供應鏈協會(Supply Chain Council)提出供應鏈作業的參考模式(Supply Chain Operation Reference Model,SCOR Model),將供應鏈管理作業流程分為規畫(Plan)、採購(Source)、製造(Make) 、配銷物流(Deliver)與貨品退回(Return),國際物流業者便可根據不同的產業需求,以此發展出各種加值服務。

以採購來說,有些企業為了減少對不同物流業者、供應商的管理,會與某一兩家物流業者合作,由該物流業者做為單一聯絡窗口,提供與其他物流業和供應商的聯絡,負責如訂單、補貨等服務。

問:Plan、Source、Make、Deliver與Return的5大流程中,各自還有哪些新的發展?
答:由於臺灣有地理優勢之故,以Deliver的流程而言,除了發展國際物流、運輸管理與倉儲管理外,還朝向多國加值併貨服務(MCC)與區域配銷中心發展。以多國加值併貨服務來說,主要是做為將亞太區生產的產品運輸到歐美地區的中介站,該中介站可提供品質控管、包裝、測試等服務,區域配銷中心則是做為歐美地區產品進入亞太區的中介站,提供如分裝、測試或組裝等服務。

在Return部分,除了增加過期產品、環保回收等逆物流的需求外,維修中心也是可以發展的方向,國際物流業者可以作為企業的倉儲、補貨、售後服務中心,目前許多國際物流業者便是這樣發展,如UPS,在墨西哥成立Toshiba於北美地區的維修中心。Make的服務內容除了庫存管理與供應商管理庫存(VMI)外,未來則會更強調檢測品管服務。

至於企業該延伸哪些服務,則會受不同產業影響,舉例來說,資訊電子產業對於維修中心的需求會較高,零售業者的供應商數量通常很多,對VMI委外的需求就可能較高。因此國際物流業者要轉型前,要先了解該產業的未來發展以及客戶的需求,以定義好新的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

問:轉型供應鏈管理服務業可能會遇到哪些挑戰?有無解決之道?
答:國際物流業者要轉型為供應鏈管理服務業,主要的挑戰包括服務能力的整合以及與異業的合作,以跨國異業整合來說,就可以掌握核心業務互補、流程整合和資訊系統整合等3大原則。

另一方面,由於臺灣的中小企業居多,因此資金的支援會是一大阻礙。政府可以鼓勵物流業者上市、上櫃,讓企業自己有能力募得資金,以因應持續成長需求,此外,也可協助該產業發展出物流控股公司,就如同金融產業發展出金控公司一般。然而,別於金融業多隸屬在財政部下,物流業中如海運、空運、報關等不同業者隸屬在不同的政府單位下,若要整併勢必要面臨跨部會的合作,其難度會更高。

問:在轉型為供應鏈管理服務業的過程中,資訊科技應扮演什麼角色?
答:若將國際物流業的競爭力評比以座標方式呈現,縱軸為服務能力,橫軸則為e化能力,因為對於供應鏈管理來說,即時貨況追蹤與供應鏈流程透通度是很大的要素,而資訊科技是讓資訊透通的基礎。也因此,由經濟部商業司所推動並由電腦公會所執行的相關計畫,一方面促使企業強化服務內容,一方面也協助業者提升e化能力。

根據2006年國際企業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經理人的調查(2006 Third-Party Logistics: Results and Finding of the 11th Annual Study)結果,92%受訪企業都表示IT服務能力是物流業必備的專業服務能力,也是企業評選3PL的重要評比要件,由此可以看出,在國際物流業者轉型為供應鏈服務業的趨勢下,資訊化對企業會越來越重要。文⊙許雅婷



供應鏈管理委外服務

國際物流業者可根據供應鏈管理的5大作業流程,以此發展各種加值服務
供應鏈管理作業流程  供應鏈管理委外服務
規畫(Plan) 供應鏈管理規畫
物流儲運規畫
採購(Source) 供應商管理
● 訂單管理
●下單補貨
製造(Make) ● 庫存管理
● VMI
檢測品管
配銷物流 (Deliver) ● 國際物流
● 運輸管理
● 倉儲服務
● 多國加值併貨服務
● 區域配銷中心
貨品退回(Return) ● 逆向物流
–過期產品
–退修品
–環保回收
● 維修中心
資料來源:李柏峰,2007年10月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