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資訊產品反仿冒聯盟」(IPAPA),成立迄今雖已超過四年、取締過348宗案件,對台灣的「軟體仿冒業」也起了相當的嚇阻作用,但卻仍是一個只有兩位全職工作人員的自發性民間團體。在工作量甚大、人力物力財力各方面卻都相當拮拘的情況下,今年面臨了「轉型或結束」的抉擇。

擁有50幾家台灣軟體業者會員的「中華民國資訊產品反仿冒聯盟」(IPAPA),成立迄今雖已超過四年、取締過348宗案件,對台灣的「軟體仿冒業」也起了相當的嚇阻作用,但卻仍是一個只有兩位全職工作人員的自發性民間團體。在工作量甚大、人力物力財力各方面卻都相當拮拘的情況下,今年面臨了「轉型或結束」的抉擇。

五月底IPAPA與數家外商及本土軟體廠商聯名,向行政院長提出陳情書,希望得到政府的支援與補助,協助該聯盟成立財團法人,以便能有效地繼續查緝軟體仿冒產品的工作。雖然目前為止行政院尚無任何回音,但是反仿冒聯盟的兩位工作人員,仍是兢兢業業於每天例行的蒐證、調查、取締、出庭......的工作,無日或歇。

反仿冒聯盟取締仿冒的流程大致是這樣的:經由民眾檢舉、聯盟自行搜證或是會員提供情報,取得有仿冒嫌疑者的初步資訊;然後委託徵信公司或法務部調查局或自行進行調查。蒐證、分析案情、確定目標後,到警察局或調查局寫筆錄,再到地檢署申請搜索票。接下來就是執行取締,現場搜扣盜版仿冒的產品,將嫌犯帶回警察局或調查局偵訊。偵訊後將嫌犯移送地檢署,並進行法律訴訟。結果通常不是判刑、就是和解。

反仿冒聯盟執行秘書陳文銓表示,過去三年來取締的案件,範圍遍及台灣各地,有製作販售大補帖、非法陳售盜版軟體、壓製盜版軟體光碟片...... 等各種犯罪型態,而這些案件的起訴率達90%以上。不過高起訴率也造成很高的出庭作證需求,由於案件是全台各地都有,因此除了全省到處跑來跑去進行取締外,還得全省跑來跑去出庭作證,所花費的時間相當多。

舉例來說,前兩天陳文銓便與警方一同半夜出勤,到台北縣兩家光碟壓製工廠突擊檢查。陳文銓表示,如果情報正確,要取締仿冒品,直接取締光碟壓製廠是最有效率的,比起一件一件抓大補帖買賣,是來得快多了。

不過陳文銓也說,台灣目前共有30多家CD壓製廠,但以台灣軟體工業的整體需求量來看,其實如果要每家廠都是生產線滿檔,大概只容得下15-20家 CD廠這樣的數目。在生存競爭的壓力下,有些廠難免會想投機,接下大補帖或盜版產品的生產。陳文銓表示,如果是正版軟體,交給CD壓製廠製作時一定會有授權書,若沒有授權書的就會涉及重製罪,希望業者要精明一點,不要誤製非法片。

目前反仿冒聯盟的營運經費,是來自50幾家軟體廠商會員所繳交的年會費。一年的會費是一萬元,再加上幾千到幾萬元不等的廠商軟體產品登錄費用,每年所能收到的經費並不多。以前有些取締的案件以和解、被告繳交和解金的方式結案,那些和解金也曾挪為營運經費使用;但陳文銓表示,「和解」的方式不能有效扼止仿冒,反似有鼓勵繼續仿冒之嫌,因此今後擬盡量由法院判刑而不接受和解。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