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策會市場情報中心(MIC)1998ITIS研究計畫顯示,台灣軟體產業人才供不應求,研發人才更出現葫蘆型斷層現象,2年以上經驗的工程師嚴重缺乏,多跳槽至其他產業的資訊部門。MIC建議業者應提高內部訓練比重,積極培養優質人才。
資策會市場情報中心(MIC)1998ITIS研究計畫顯示,台灣軟體產業人才供不應求,研發人才更出現葫蘆型斷層現象,2年以上經驗的工程師嚴重缺乏,多跳槽至其他產業的資訊部門。MIC建議業者應提高內部訓練比重,積極培養優質人才。
資策會市場情報中心經理薛念祖表示,軟體產業長期缺乏穩定人力已形成嚴重問題,將迫使部份軟體業者出走至大陸發展。根據資策會今年ITIS市場調查顯示,以軟體工程師來說,每年畢業約9千多人,但每年整個就業市場資訊軟體人才總需求為3萬1千多人,其中只有1千3百多人進入軟體產業,其餘多分布在其他產業中,如電子、金融、商業等。
薛念祖指出,台灣軟體產業中的軟體工程師出現葫蘆型斷層現象,也就是沒有經驗的新進人員及更資深的高階人力不虞匱乏,但中階人力十分欠缺,具有2年以上經驗的資深工程師紛紛跳槽至非軟體產業,形成經驗傳承上的瓶頸。
薛念祖分析薪資問題是造成資深工程師轉行的主因,從勞委會主計處的職別薪資調查顯示,在各行業中,資訊服務業中的程式設計師薪資最低,僅達新台幣3萬4千元的水準,最高則在金融保險業,達新台幣5萬7千元,其次則是貿易流通業、電子業等,都有4萬元以上的水準。因此,其他產業往往能比資訊服務業雇用到較資深的員工,但員工一旦累積至具有獨當一面的能力時,又會被資訊服務業挖角回來擔任主管。
薛念祖表示,行政院今年雖然成立軟體人才培訓專案,計畫分三年培訓2萬名以上的人力,但對軟體產業實在緩不濟急,業者應提高內部訓練比重,以培養員工第二專長,創造軟體工作價值,以自行培養優質人才。
今年開始的軟體業上櫃熱也有助於企業募集人才。薛念祖指出,雖然軟體公司上櫃辦法作業延至年底才完成,致至軟體產業整體上櫃時間延後,但預計到2000年會有超過10家以上的軟體上櫃公司,將有助軟體業留住既有人力,並募集新的人員,特別是最缺乏的國際行銷人才,也有更充裕的資金投入國際行銷市場。
MIC也鼓勵軟體創業及併購,以發揮產業集中效益。薛念祖指出,台灣不少軟體公司的經營者是研發人員出身,但老闆經營心態並未隨企業營業額而改變,研發資源仍集中在少數經營者身上,並沒有扮演好專業經理人的角色。因此具有創新的創業及購併,可促成產業分工,避免行銷資源浪費。
熱門新聞
2025-01-30
2025-01-31
2025-01-26
2025-01-27
2025-01-27
2025-01-26
2025-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