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 點
● 因突波、瞬間斷電造成異常電流,使得硬碟磁區毀損
● 舊型伺服器用磁帶機備份資料回復慢
桃園機場從10月14日中午開始,因行李分檢系統的硬碟磁區毀損而當機,迫使桃園機場以人工進行行李分檢作業,直到16日凌晨一點才恢復為電腦作業,共計當機時間將近40個小時。
在事件發生後兩天,桃園機場調查此次危機發生的原因,桃園機場發言人趙紹廉表示,初步研判是異常電流造成硬碟磁區毀損,雖然機場設有不斷電系統,但像是突波、瞬間斷電,都可能造成異常電流。
但是,系統當機後,整整一天一夜無法回復,還進一步導致數班飛機延誤,趙紹廉解釋,此次系統恢復需時較久的原因,主要是簽約維修廠商無法修復系統,只能從備份資料回復系統,但因伺服器機型老舊,仍以磁帶機備份,資料回復費時,才造成系統中斷長達40小時。
簽約維修廠商無法於合約規定時間內修復系統
桃園機場的簽約維修廠商為金怡合,該廠商承包建置桃園機場多項設備,包含航站空橋、登機梯、行李輸送設備系統等。然而,趙紹廉表示,在當機發生後,該廠商卻無法在約定時間內完成修復,隔天,桃園機場尋求伺服器原廠HP的協助,才恢復正常作業。
桃園機場行李分檢系統採用的伺服器機型為Digital Alpha 4000,而今Digital已併入HP,因而找HP協助修復,而從機型也不難看出系統的確老舊,更加重維修的困難度。
遷就捷運機場線使得該更新的系統沒更新
桃園機場的行李分檢系統於民國86年建置,並從89年啟用,至今已使用快超過10年。原本在民國95年的時候,桃園機場曾預定更新系統軟硬體設備,不過,為配合捷運機場線規畫的市區報到服務中,也要建置行李輸送系統而延宕原定更新計畫。趙紹廉解釋,這是考量到,若95年先更新行李分檢系統,未來會限制了市區報到與運送系統的規格,就會造成小標綁大標的情況發生。而且,他也表示,電腦系統雖舊,但平常使用並沒有問題,所以當時並沒有更新。
該更新卻沒更新的系統與設備,若日常穩定操作看起來都還過得去,但是危機發生時,問題就會顯現出來。桃園機場的老舊設備,當時是以迷你工作站的規模建置的,並用磁帶機的方式備份。
磁帶機備份的問題就是回復資料的時間很耗時,特別是主機、磁帶機的運作速度緩慢的情形下,桃園機場資料回復時間就從原先預計的5小時,變成要花近12小時,使得系統回復正常運作的時間一再往後延,也讓受影響的範圍擴大。
這也顯示出,儘管平常堪用的電腦系統,隨時都有危機發生的可能,若沒有適當的更新與維護,都會使危機帶來的災難擴大。
事實上,去年1月桃園機場第一航廈也發生過電腦當機事件,當時有問題的是護照查驗系統,原因也是出在硬碟損壞,而且,本來可以互相備援的第二航廈硬碟,竟然也同時受損無法運作,導致在年假剛結束,旅客入境頻繁期間,護照查驗系統完全無法使用,只能以人工查驗護照,當機時間也超過30個小時。
當時搶修時間冗長的原因,也與維修廠商有關。因為當時系統維護廠商,剛從大同公司轉為神通電腦負責,又因假期而未完成交接,使得神通電腦雖然最後成功搶修系統,卻花了較久的時間。
也因為這樣的事件,內政部去年宣布要爭取經費汰換老舊系統設備。
而今年受到這次教訓,趙紹廉也表示,明年年中以前桃園機場會更新電腦工作站,其他像是旅客、行李與飛航資訊等系統,都會一併進行更新。文⊙辜雅蕾
熱門新聞
2025-02-17
2025-02-17
2025-02-17
2025-02-18
2025-02-19
2025-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