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宣佈以3億美元成立Ultrabook(超輕薄筆電)基金,投資軟、硬體技術,加速輕薄化元件、使用介面、電池技術研發,積極為Ultrabook建立完整的產業生態。

這項投資是由Intel Capital執行,將投入3億美元在未來3到4年對全新使用界面、電池續航力、輕薄元件、散熱等相關技術進行投資,例如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帶動的觸控、重力感測技術,或是新型態電池技術,以協助筆電業者推出待機時間長、安全使用、快速反應的Ultrabook。

英特爾今天也與顯示器、電源供應、儲存、觸控、鍵盤、機殼等筆電系統元件業者開會,積極為Ultrabook建立產業生態,期望Ultrabook可帶動另一波筆電產業成長。

Ultrabook是英特爾在今年Computex所提出筆電概念,以1000美元以下的主流價位設計超輕薄筆電,厚度較現有1吋的輕薄筆電還薄,約只有0.8吋(2公分),並加快系統反應速度,內建安全功能保護筆電使用。

英特爾計劃首款Ultrabook產品會在今年下半年推出,採用Sandy Bridge平台設計,明年採用22奈米程式Ivy Bridge平台提昇效能,到了2013年則採用代號Haswell平台,除了效能再提昇之外,電壓為現今主流處理器的一半,改善超輕薄筆電的散熱設計。英特爾預估到2012年底,約4成消費筆電將是Ultrabook。

英特爾亞太產品行銷營運部產品行銷經理曾立方表示,Ultrabook除了超輕薄易攜的設計,運用英特爾最新技術,提昇筆電反應速度與效能,讓使用者可安全、長時間使用。

以Ultrabook重振ULV筆電市場

根據英特爾規劃,今年第一代Ultrabook使用時間至少5小時,為了省電及輕薄設計,採用超低電壓(Ultra Low Voltage)版本處理器。從Ultrabook輕薄、使用ULV處理器、及長時間待機使用的特性來看,Ultrabook與2年前英特爾、華碩、宏碁行銷的CULV(Consumer Ultra Low Voltage)輕薄筆電相近,當時CULV輕薄筆電因輕薄、長時間待機一度盛行,後來因效能不符合消費者預期、業者間價格競爭激烈而慢慢退燒。

對此,曾立方強調,CULV筆電已經證實消費者對於主流價位,輕薄易於攜帶又可長時間使用的筆電確實存在需求,Ultrabook採用Sandy Bridge超低電壓版本處理器,效能比CULV筆電採用的Montevina或Calpella舊平台好,解決CULV筆電被垢病的效能不足問題。另外,英特爾也以新技術,包括加快反應速度、安全功能讓Ultrabook的使用經驗會更好。

例如支援Rapid Start技術,於休眠狀態下回復系統操作時間從原先需要30至40秒縮短到3秒左右。Smart Connect技術則可在筆電休眠時,以較省電的方式繼續更新Outlook郵件、社交網路動態;而在安全功能上,Ultrabook會支援Anti-theft技術,使用者遺失筆電時可經由網路從遠端封鎖筆電,避免儲存的機密資料被竊。

顯然,相較於過去CULV筆電的失敗,英特爾對Ultrabook重振CULV輕薄筆電市場寄予厚望,並期望以新的軟硬體技術,以及整合服務帶動筆電革新。

圖說
↓ 未來Lenovo、華碩、宏碁等主要筆電品牌均將推出Ultrabook筆電。圖為英特爾與華碩在今年Computex展示的Asus UX系列12吋Ultrabook。



↓ Ultrabook的最大特色是機身更輕薄,華碩展示的Ultrabook筆電厚度約比USB多一點,全機採用鋁合金外殼設計,內部採用SSD,輕薄程度比美蘋果MacBook Air,但MacBook Air採用標準電壓處理器。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