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民眾只要手拿行動裝置,掃瞄食品產品的一維條碼,就可以立即連結食品履歷頁面,查詢食品原物料等資訊。

近年來臺灣食品安全事件頻傳,2011年,臺灣爆發塑化劑事件,衛生署抽測臺灣食品,在食品添加物中發現有毒的塑化劑,造成全臺食品安全遭受消費者質疑。

各家食品廠商紛紛下架有疑慮產品,甚至還斥資購買檢測儀器來自清,食品安全的議題獲得全臺民眾高度重視。

根據政府官方統計,受到此次事件影響的企業損失高達上百億元,也因此加深了民眾查詢食品資訊的需求。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食品,原本就是維持人生存的最基本物質,更遑論是攸關民眾每日的飲食健康,更是需要嚴格把關。

如果能在食品安全事件發生時,就能立即讓民眾知道是哪些產品出問題,或能讓政府單位立即知道是哪個食品製造的環節出錯,就能將食品安全事件的影響範圍,控制到最小。

因此,行政院特別設立食品安全會報,要求跨部會機關一起加入執行,來維護臺灣民眾的飲食安全。

經濟部也委託中衛發展中心,聯合衛生署、農委會、環保署等管理機關,來打造臺灣第一朵食品雲。中衛發展中心產業經營部總監葉神丑表示,其實早在3年前,經濟部就開始規畫食品安全履歷,而塑化劑事件,更是引爆各界對於這樣議題的重視。 

食品製程不透明,使用的原物料來源難以追溯
臺灣食品安全的最大疑慮,其實就來自於製造過程的不透明。雖然根據臺灣衛生食品法規定,每個加工品都必須要在產品上標示使用原料和製造日期,例如麵包,製造原料可能就包含著大麥和牛乳等。

但對於食品製造過程所使用的原物料來源,例如牛奶原料產製於臺灣哪一家牧場、加工餅乾添加了哪一家大麥原物料等,法規沒有強制規定要標記。

當民眾對於每日入口的食品,不管是加工品,或一般農產、畜牧等產品產生任何食品安全的疑慮時,就無法查詢食品產製過程是否有問題。

廠商若有類似塑化劑的事件再次發生時,民眾仍無法得知每天食入的產品是否在有毒物質的影響範圍之內。

食品所屬機關分散在各部會,追溯難統一
過去,因為食品的種類繁多,凡舉生鮮、蔬果、肉品等一級產業,到加工食品、化學原物料等,都屬於食品的範疇。也因此,食品所屬的政府管理機關,更是四散在各部會內。一級農林漁畜牧等產業的管理機關屬於農委會,而加工製品的食品衛生管理則隸屬於衛生署,經濟部則管理所有的食品加工廠登記等作業。

分散的管理作業流程,就是食品安全不易追溯的主因。過去各部會都有推行自己的食品安全認證標章,例如農委會推行的生鮮蔬果CAS標章、經濟部針對加工食品發行的GMP標章等等。

此外,各部會也有推行管理範圍內的食品履歷服務。例如通過GMP食品安全標章的產品,就可以到所屬機關網站GMP ICT服務平臺,去查詢通過標章產品的相關資訊。

但就因為食品管理散落在不同政府單位內,「造成食品履歷的追溯,很難一連串的作業」,葉神丑表示。舉例來說,當消費者購買了牛肉乾製品,農委會只管理畜牧業的前端養殖過程,肉乾加工廠的衛生安全監控,則又交由衛生署來管理,機關與機關之間的管理機制並不連貫,民眾入口的牛肉乾製品,原物料到底來自於哪裡,也都不清楚。

因為每一道食品的加工製程,都必須要涉及好幾道的工序。以當年塑化劑事件所影響的飲料製品來看,葉神丑表示,整個生產過程往上推估,就涉及7家源頭廠商。從最底層的化學原物料製造商,到中游供應商、貿易商等,最後原物料再交由飲料製造商,生產出最終的加工製品。每一個飲品加工背後又涉及多種原物料,造成生產製程和來源更複雜。

當相關類似事件發生時,政府無法第一時間就掌握有哪些食品出問題,更難追溯食品製造的源頭。

此外,企業單位也必須要為此自行承擔風險,如使用了某家不肖廠商的原物料時,整批食品都因此要被迫下架,甚至影響企業譽聲。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葉神丑表示,建置食品雲的目標,就是要集結食品廠商和相關管理單位,從商品往製造源頭追溯,將所有的食品加工製程、產品的流通通路等,一一彙整與記錄,「從農產到餐桌,一連貫的作業記錄」,一同為每道食品把關,葉神丑表示。

從商品往源頭追溯,示範廠商帶頭做起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葉神丑表示,一方面,行政院已要求相關所屬單位必須要盡快修法,未來食品業者必須要確實記錄加工原料的來源廠商,每一件物料批號的進貨與真正製造的時間都必須要清楚記錄,讓管理機關可以審核與控管產品的品保問題。

另一方面,政府也要建構一個完整可追溯的食品履歷資料庫,集結跨部會過去的食品檢測資料,並找食品業者一同加入,彙整產品製造原物料來源。對外提供民眾查詢食品物料的管道,資料庫也能對內供政府機關管制使用,如果再有食安事件發生時,政府就能立即追溯哪些食品有問題。

葉神丑表示,到目前為止已有20多家食品業者示範加入,包括統一、新東陽、味全、黑松等食品大廠。中衛發展中心也整理現有資料庫,並成立「安心食品履歷追溯服務網」,民眾可以上網輸入食品業者的企業名稱、產品名稱,或產品一維條碼,就可查詢到產品所使用的原料,而原料來源是來自於國內或國外、原料產品的檢測報告等,也都可一併在網頁上查詢。

此外,消費者除了可在網頁上查詢食品履歷之外,也可立即在店家用行動裝置掃瞄飲食產品包裝上的一維條碼。經手機裝置讀取感應後,就可立即透過行動網路連結食品履歷頁面。

食品製造業e化程度低是食品雲推廣最大困難
葉神丑認為,過去各部會所推廣的臺灣食品履歷不易成功的最主要原因,就來自於食品業者本身的資訊程度不高。

過去要申請政府食品認證時,企業需要提供相關的原物料資料,食品業者工作流程如果沒有e化,業者還要額外聘僱人力整理紙本資料並輸入電腦內,工作流程多了一道程序,業者申請認證標章的意願就會降低。

根據政府對食品加工業的統計,全臺灣僅有12%的企業有使用e化系統來記錄生產製程。多數業者都還是只透過紙本作業,來記錄原物料的進貨與使用。

舉例來說,當香腸業者從屠宰場購買一批豬肉,購買時間與來源就僅有紙本記錄,如果同時生產多批香腸製品,交叉使用原物料下,光食品來源就無法清楚辨識。更遑論是屬於第1類農林畜牧業的業者,以e化系統記錄產品履歷的比例占不到整體的千分之一。

葉神丑表示,如果食品業者能改以電腦作業,來管理原物料的進銷存,甚至採用ERP系統來管理物料的品保等,當主管機關要求提供相關資料時,企業所需費的功夫也會比較少。

因此,葉神丑認為,食品雲要能永續發展,其實不只有建置食品安全履歷,政府機關更要輔導企業提升應用資訊科技的能力。

目前中衛發展中心的作法,是先找到e化程度較高的大型食品業者來加入食品雲計畫,由這些大廠來帶動其他上游廠商加入。業者必需清楚記錄產品的生產製程,任何產品所用的物料的批號,都必須記錄進貨和用料的時間、地點等,並提供給中衛發展中心,來打造成統一的資料庫,供民眾和政府查詢和管理。

此外,中衛發展中心也訂立出統一的食品履歷資料格式(GTP),廠商必須要依照此格式來提供資料,基本欄位包括產品的照片、名稱、一維條碼編號、各機關檢測的衛生安全檢測資料等。

政府過去所建置的食品履歷和食品認證,也都必須要統一轉換成GTP格式,在安心食品履歷追溯服務網上,就有部分資料庫就是來自於過去各部會所建置的食品履歷資料。

中衛發展中心期望能透過大型食品業者的加入,來帶動後續上游廠商的配合,慢慢建構出完整的食品履歷雲。而根據經濟部所訂定的第一期目標,預計要在明年底前先將50%的超商產品,納入安心食品履歷可查詢的範圍內。

超商是食品雲第一期目標,國產牛、速食業者跟進
葉神丑表示,選擇超商作為第一期目標的原因是,超商是臺灣主要的食品通路之一。根據全家便利商店統計,每天進出的顧客,就高達兩百萬人。因此,葉神丑表示:「食品履歷也要先從影響這兩百萬人開始」。

光是一家超商所銷售的產品,就至少超過1,500種。產品項目包括一般的加工製品,還有超商業者自有品牌的鮮食產品。尤其是這些超商主導的鮮食產品,超商較有能力要求上游代工業者必須要提供完整的食品履歷。

而其餘超商內所販售的加工製品,例如飲料、餅乾等,葉神丑表示,則會由中衛發展中心來說服各食品業者加入。超商的下一步,食品雲還預計將擴展到國產牛、速食業者等履歷資料,甚至未來包括國營事業,例如臺糖等,都必須要納入一同控管。

原有的管理機關,例如衛生署、農委會等,仍持續進行上游原物料的安全管理、檢測等,而跨部會和食品業者的資料收集與彙整,則交由食品雲來主導,完成食品履歷一連貫的作業串接。

而其實,食品履歷不只可以為民眾食品安全把關,還可以創造食品業者的品牌價值。葉神丑以日本和牛為例,他表示,全日本的國產和牛都有用耳標來記錄肉類來源,當和牛送至屠宰廠並分送到全日本各大超市販售時,每一塊牛肉,都會再以一維條碼來標示,多少公斤的和牛,分切成幾份產品,從農場耳標編號,到屠宰後肉品販售的地點等,管理機關都會建立集中式的資料庫統一管理。

當超商賣出一塊牛肉時,店家感應條碼,就會立即將販售資料連線回傳到中央資料庫,管理機關就會馬上知道哪個農場的和牛,在哪一個地區、哪一家超市、哪一個時間點被販售。

葉神丑表示,日本政府打造這套和牛追溯系統的最大目的,就是要防止和牛盜賣的情形。

因為前端超商販售了多少牛肉,中央資料庫都會即時記錄。如果超商回傳的販售量,超過畜牧業者所生產的和牛數量時,就代表超商所標示的條碼有出錯,和牛品牌有超賣的問題。

每一家農場所生產的和牛,都採精緻型的品牌管理。因此,肉品盜賣,也就等同於品牌被盜用。日本政府用即時的販售資訊資料庫管理,才能精準為每個農場品牌把關。

「這些,都需要仰賴食品業者的e化提升和政府集中化的資料管理」,葉神丑表示。臺灣食品雲從食品履歷出發,目標就從建構食品安全環境開始。


經濟部委由中衛發展中心打造食品雲,並提供「安心食品履歷追溯服務網」,讓消費者可立即到網頁上,輸入食品名稱、食品業者企業名、或一維條碼,就可查詢食品的原物料、檢測報告等資料。

 

中衛發展中心產業經營部總監葉神丑表示,臺灣食品雲要能永續發展,食品業者的資訊化程度也要跟著提高,政府不只要建置食品安全履歷,還要輔導企業提升應用資訊科技的能力。

 

看大圖

 

相關報導請參考「70億!打造10朵政府雲」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