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台灣政府對於資訊教育的推動已經行有多年,但是大部分的資源卻集中在大專院校,因此雖然大專院校的電腦設備、資訊課程、資訊科系不斷地增加,而中小學則彷彿被打入冷宮的宮女,不論在設備、經費都遠不如大專院校。一直到了去年為了配合NII計畫,台灣政府才開始真正積極地規劃如何把資訊教育往下紮根到中小學教育。
目前教育部電算中心已擬定「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將投入新台幣四十六億元的經費預算,希望在四年內改善各級學校電腦軟硬體設備、充實與提升資訊教學軟體資源、培訓資訊師資並推動資訊應用教學。然而這項計畫目前仍在待產中,須等到立法院審核通過後才能推動並執行。資訊教育的推動現況這項計畫內容包括:補助全國各中小學充實汰換電腦設備與連線網路設備;租購各種軟體供各校使用,並委託開發或公開徵求優秀作品的方式推廣電腦輔助教學軟體;藉由資訊月展示活動、舉辦多項研討會及各種競賽、獎勵活動倡導全民資訊教育。
此外除七十八年起,即已開始培養資訊種子教師,八十二年又與各大學合作開辦各種資訊應用課程學分外,目前仍陸續的開辦在職教師的資訊課程培訓。而考慮到網路中文內容仍不夠豐富,因此除了以委託計畫的方式建置網路資源外,還舉辦了網路內容建置比賽,以加速豐富網路內容。教育部電算中心表示,希望四年後達到每間學校至少有一間符合部頒標準設備的電腦教室,100%高中職以上學校,80%國中小學可以連接學術網路,70%的教師具有資訊素養與電腦應用技能,並改善教學模式、推動調整組織制度、普及全民資訊素養。資訊教育的問題所在隨著電腦、網路的應用逐漸普及並深入社會的每一個角落,資訊教育的往下紮根已是勢在必行,然而目前不論在硬體、軟體、課程、教材、師資各方面,都仍存在著各種不同的問題。
一、硬體
雖然硬體的購買是所有環節中最容易的一環,但是大部分的學校並不像大專院校配有電算中心的員額編制,可以專職管理和維護電腦和網路設備,而目前中央也無意增列此類額,現在各級中小學只能請一些具備電腦知識的老師兼任此工作,此外,由於每年電腦的維修費用也十分可觀,因此這些電腦的維護和管理又成為中小學頭痛的問題。
二、課程設計
中小學課程的設計也是問題之一,雖然教育部自八十七年開始將電腦課程列為國中的必修,然而高中卻列為選修,在目前這個聯考導向的社會,實在難以吸引學生選修。同時,各高中學校更極可能挪用此課程來上其他聯考考試科目,這樣的安排無異是將資訊教育攔腰截斷。
三、 師資與教學應用的環境
由於僅有國中列為必修,因此僅有國中電腦老師要求具備專業教師資格,要求必須具備修滿20個學分的資訊專業課程,至於列為選修的高中、國小的資訊課程的授課老師則沒有此項要求,因此資訊師資的水準參差不齊。
自八十二年起教育部即已陸續與大學合作,開班培訓在職老師資訊應用課程,雖然老師對於此類課程的參與十分熱烈,但卻少有老師真正將所學落實到課程,加上大多數的學校僅有一間電腦教室,其他的教室根本沒有網路和其他電腦設備,因此即使培育這些資訊應用師資,也沒有理想的環境讓這些老師將所學應用在課程中。
四、教材與輔助軟體
在教材方面,目前市面上針對中小學所設計的電腦課外教材可以說是少之又少,而中文教學輔助軟體也相當貧乏,雖然教育部積極推廣電腦輔助教學軟體,開發「好學專輯」軟體、舉辦金學獎優良社教軟體選拔,但是一套好的電腦輔助教學軟體,必須了解該科的內容並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不只是懂得電腦技術而已,因此需要花費長久的時間和成本,以目前的市場需求,短期內恐怕難以吸引廠商的參與。
電腦的應用已經逐漸普及,未來電腦的使用能力將不再是一項專業技術,而將成為基本的生活技能,因此資訊教育的往下紮根是勢在必行,事實上許多國家也已意識到資訊教育的重要性,紛紛積極推廣,如韓國便將資訊課程列為國小的必修課程。但是教育是百年大計,不僅需要縝密規劃、確實的執行,更需要環境的配合與大眾的關心。
熱門新聞
2025-01-30
2025-01-31
2025-02-03
2025-02-03
2025-02-03
2025-01-27
2025-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