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走路、坐公車或是搭乘捷運,還是騎機車、開車,許多人會打開手機上的Google地圖,查看下一班公車、捷運會在幾分鐘後抵達,或是檢視通勤道路的路況是否有塞車的情形,這些服務已成為許多人生活上的日常,但你知道嗎?地圖上的即時路況、公車、火車、捷運等大眾公共運輸動態資訊,其中部分的資料來自交通部的開放資料服務,公共運輸整合資訊流通服務平臺(Public Transport Data eXchange, PTX),以及運輸資料流通服務平臺(Transport Data eXchange, TDX)。
以即時路況舉例,Google原本採用浮動車輛數據(Floating Car Data),在用戶同意後,透過個人手機GPS蒐集移動資訊,藉此來推估道路的路況,這麼做雖然能夠取得動態的路況資料,卻會受限於同意蒐集資料的用戶規模多寡,導致路況推估可能無法完全反映真實情形,例如某條路段過去10分鐘內僅有一輛同意蒐集資料的車輛通過,系統僅以單一車輛的資料進行路況推估。因此,Google在全球各地也會和當地業者,如貨運公司、計程車業者,利用合作夥伴旗下龐大車隊資料,來改善路況推估的準確性。
交通部管理資訊中心先在2016年推出PTX,整合公共運輸資料,3年後更進一步整合PTX的公共運輸資料、路況動態、停車資訊,推出以建構交通數據流通生態系為目標的TDX,定位為全國最大交通資料入口網,系統性綜合整理交通部底下各交通部門的資料,涵蓋公路、軌道、航空、航運、觀光、氣象、自行車、圖資等,歷史與即時性資料,外界申請會員就能免費使用。TDX的推出吸引了Google的注意,但最初TDX並沒有JSON格式資料,雙方經過溝通後,管理資訊中心為方便其他單位也能使用,後來更版時開始提供JSON格式。
現在,Google透過在臺灣的合作夥伴,長期定時更新接取交通部的開放資料服務平臺資料,除了來自合作夥伴的資料,也使用交通部在定點設置的車流偵測資料,融合多方資料提高即時路況的推估準確性,至於地圖的公共運輸動態資訊,透過TDX取得全國資料,免去一一向各縣市政府取得資料的過程。
「剛開始Google先觀察,後來決定採用,代表我們的資料品質在可接受的範圍內」,促成PTX、TDX推出的交通部參事兼管理資訊中心主任王穆衡說,標準化、系統性匯整各方面的交通數據,這些都是從前人就開始推動的,只是到他接任資訊中心主任時,有更豐富的資料,能夠對外推廣應用。
匯整交通各方面數據
交通部參事兼管理資訊中心主任王穆衡表示,數據應如同水電一般常態性存在,5G、AI在未來將常態性存在,數據也應如此。(攝影/洪政偉) |
王穆衡一開始在交通部運輸研究所(簡稱運研所)任職,參與過國內許多大型的交通建設規畫案,例如匝道儀控、高乘載管制、ETC電子收費、高鐵等,也曾參與悠遊卡、一卡通推動,從交通票卡轉型為多元支付的電子票證。當時運研所規畫製作交通數位電子地圖,後來將地圖底圖交由內政部負責,運研所則負責交通圖資圖層的資料蒐集工作,匯整更新交通號誌、標誌、道路、公車等資料,再交由內政部更新圖資,這個建立標準化匯整各種交通資料的工作,日後成為發展TDX開放資料服務的基礎。
後來為了常態性綜整各部門的交通資料,交通部管理資訊中心決定從運研所接手這項工作,因此現在資訊中心底下有一個專門小組負責蒐集匯整交通資料,這也成為資訊中心核心工作之一。
他們為蒐集資料建立一套標準程序,逐漸擴充更多的資料標準,例如地方的號誌資料、偵測器、交通運具的車班資料、氣象資料、公共資料。
王穆衡表示,中心會先評估資料是否適合放到TDX,主要的依據是資料是否可持續性,必須是可重覆固定產製資料,且必需要系統化、自動產出,先決定哪些資料需要納管,再了解資料產製的現況,資料蒐集技術發展程度,資料產製單位和資訊中心制定的標準是否有差距,最後由資訊中心定出標準,讓資料蒐集的前端設備按標準蒐集回傳資料,由資訊中心監管資料品質是否符合規定。
由於介接不同的資料產製單位,例如高公局、公路總局、各縣市政府等,交通部管理資訊中心需要花功夫先了解各個單位的資料是否符合標準,例如TDX最常被使用的公車動態資料,由於各個縣市政府的資料格式不一致,需要先經過轉換處理,確保資料按需求來蒐集,才能以一致性的標準供外界使用。
有別於高公局、公路總局、臺鐵局、民航局等單位,原本就依各自業務上蒐集交通數據進行分析。而TDX的目的是匯整跨領域交通數據,建立交通相關資料的流通平臺。
王穆衡認為,看似雜亂無章的資料,經過資料格式標準化,位置參數定義標準化後,這些資料都能投射到地理位置,建立時間關係,資料套疊在一起後便能發現規律性,「對交通管理而言,要掌握的就是規律性,才能對未來可能發生的事件預作準備」。
目前,PTX仍與TDX維持並行,但未來將會逐步以TDX為主。截至今年為止,TDX提供超過3千筆資料項目,累計超過1,700個加值使用單位,每天下載資料量超過600GB,累計介接次數已超過50億次。
未來將以收費建立開放資料服務合理使用
外界要使用TDX的開放資料,需先申請會員才能免費使用,交通部已計畫未來將TDX改為收費制,卻引起部分使用者的反彈,甚至揚言停止使用服務。
王穆衡直言,直到今天,TDX仍使用資訊中心的專案計畫預算,但並非常態性的預算,因此,每4年他就需要對預算編列、審核單位說明專案計畫的重要性,依政府編列預算每年固定刪減一定的比例,經費來源並不穩定。
他認為,資料持續穩定的提供很重要,否則5G、AI都是空談,如果沒有數據,即便有高效能運算也沒有意義。「數據應如同水電一般常態性存在,5G、AI在未來將常態性存在,數據也應如此」。政府得要持續投資,才能讓外界看到機會,帶動生態鏈成形。但每年政府預算縮減,光靠政府投資並不夠,他認為應建立自我營利機制,至少做到損益平衡。
他也寄望未來收費之後,建立合理的資源使用機制。現在TDX開放免費使用,不少新創團隊為了節省成本,將自己必要的投資轉嫁到資料服務平臺,沒有建立備分的資料庫,反而頻繁呼叫服務,耗用大量的網路頻寬、運算資源,甚至影響其他人使用服務。「將來TDX開始收費,為縮減平臺使用成本,新創業者得思考增加本身的技術力」,王穆衡說。
他並不擔心開始收費後,會員轉向縣市政府取得開放資料,因為資訊中心一直以來強調服務的加值性,而不只是地方政府的開放資料備份。通過PTX或TDX,在單一入口就能取得相對乾淨,且經過標準化的全國交通資料,不需一一向各個縣市政府拿資料,並針對不一致的資料格式去調整。
鼓勵交通數據分析的應用、人才培育、深化內部資料治理
交通部過去4年以8千萬元經費推動,未來4年準備擴大投入1.6億元經費,除了繼續護運PTX、TDX服務平臺,也將朝幾個發展目標,包括加速跨領域的交通創新應用發展、深化人才培育,強化政府的交通數據治理,以及推動公私協作的資料共享媒合平臺。
今年1月交通部聯合11家業者,包括台灣大車隊、中華電信、遠傳電信、勤崴國際、資拓宏宇、宏碁智通、資策會、TomTom等,私部門的資料經過TDX資料標準化後,上架至資料市集,不收取上架費用,交通部希望未來能夠擴大公私部門,建立資料共享媒合平臺。
王穆衡表示,目的是鼓勵使用者運用交通資料,加上民間業者的私部門資料,套疊後增加資料的價值。過去民間業者覺得自己的資料是寶,苦於不知道如何創造收益,未來更多私部門資料經過標準化後,上架至TDX服務平臺後,有機會吸引更多感興趣的人付費使用資料,逐漸建立起資料市集。
他也希望善用各領域交通數據協助交通部門深化內部的資料治理。以每每在連續假期間就會發生的國五雪隧塞車為例,去年端午節連假期間,國五雪隧大塞車長達數十個小時,引發民眾的抱怨,外界多以疫情下的報復性出遊為解釋。資訊中心內部曾以交通數據對塞車進行分析,他們發現塞車期間,國五流量比前一年相同假期增加了25%,而過去分攤流量的臺九線、臺二線則減少25%流量,公共運輸也衰退25到30%,顯示在連假出遊的動機不變之下,民眾出遊的交通運具選擇有了改變,國五的增量,來自於兩條分散的道路,加上公共運輸被移轉到私人運具。背後原因可能和衛福部的防疫規定有關,普悠瑪因應防疫而停售站票的緣故,導致客運也受到影響,「報復性出遊或許是塞車的一部分原因,實則也和政府防疫規定,民眾使用運具的行為改變有關」,王穆衡解釋。
王穆衡指出,在交通的供給不變的情形下,國五雪隧長時間塞車的問題,若能針對民眾運具使用行為改變,以政策引導多使用公共運輸,例如讓2千元旅遊補助金可折抵公共運輸費用,可能促使民眾從私人運具回到公共運輸載具,達到不同交通系統間的負載平衡,將交通尖峰移峰填谷,「這就是數位治理的案例。來自各單位的交通數據,如何好好善用以解決問題,我們到現在還在學習中」。
CIO小檔案
交通部參事兼管理資訊中心主任 王穆衡
學歷:美國Purdue University運輸學博士
經歷:進入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擔任交通安全組研究員,在運研所任職長達18年,曾任運輸安全、運輸資訊、運輸管理等組長,參與過國內多項交通建設研究及專案,升任路政司副司長、交通部科技顧問室主任等職務,現為交通部參事兼管理資訊中心主任。
機關檔案
交通部管理資訊中心
●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仁愛路一段50號
● 主要業務:負責交通部運輸資訊、資安、資訊管理、內部MIS系統建置管理
資訊部門檔案
● 資訊部門主管職稱:參事兼管理資訊中心主任
● 資訊部門主管姓名:王穆衡
● 資訊部門人數:24人
● 資訊部門分工:規畫及設計組、資料管理組、操作組、運輸資訊組
● IT預算:約1.44億元(2020年)
IT大事記
● 2009年:交通網路地理資訊倉儲系統(GIS-T)正式開臺,為交通部空間資料收納與展示平臺,收納交通部及部屬機關、縣市交通單位各類交通圖資,如:路網、公共運輸、軌道、航空及港埠等資訊。
● 2016年:公共運輸整合資訊流通服務平臺(PTX)正式推出,加速推動公共運輸整合資訊開放政策、活化產業加值應用,並訂定公共運輸旅運資料標準作為資料流通的基礎,提供機器對機器(M2M)資料交換機制,滿足民眾及產業界對公共運輸整合資訊需求,達到公共運輸資訊共用共享目的。
● 2017年:交通數據匯流平臺(TICP)推出,提供產官學研單各界歷史交通資料,達到異質資料串接供應與跨域整合、提升施政效能與交通安全等目標。交通資訊基礎路段編碼查詢系統(LINK)上線,以提供車輛行駛的重要路網為對象,包含國、快、省、縣道及重要市區道路,並以改變均勻車流節點為「道路分段點」,供應交通資訊基礎路段編碼查詢服務。
● 2019年:推出運輸資料流通服務平臺(TDX),彙整全國尺度之公共運輸、路況、票證、停車、安全、圖資及路段編碼資料,為交通運輸資料最完整之單一入口平臺。
● 2021年:TDX開臺自今累計總介接次數達50億、 各子系統總服務數量超過1,000項。
熱門新聞
2025-01-20
2025-01-20
2025-01-20
2025-01-20
2025-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