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肚技術長 王品翔/肚肚資深副總 鄭榮輝/肚肚執行長 孫和翊  (攝影/洪政偉)

一支App和一套後臺,可以支援小至路邊早餐店,大到擁有300家分店、20種品牌的連鎖餐飲經營型態,甚至只需要1個工程師,就能支援2,000家餐廳的IT維運,肚肚這家雲端POS新創靠的就是技術力。

肚肚本來是鴻海內部創業計畫孵育的一款美食搜尋引擎App,為了讓用戶找到餐廳後可以直接從App預約,再將通知送到店家POS機,肚肚執行長孫和翊找遍了全臺灣,「竟然有1百多種餐飲POS!根本無法不可行。」

孫和翊原本是個徹底的技術人,2010年就進入鴻海研究IaaS雲端專利,不只鑽研公有雲架構,也打造過貨櫃式機房、虛擬化核心Hypervisor。在一次鴻海內部年輕人創業提案簡報時,以美食搜尋App的點子,大獲郭台銘賞識,而組成團隊在高雄鴻海大樓開始開發「巴豆妖」這支免費的美食搜尋App,可以依據定位自動推薦附近美食,大獲好評,很快就超過10萬人下載。

但免費的2C服務終究不是長遠之道,孫和翊轉而聚焦企業端的2B收費模式,先前App預約功能整合上百款餐廳POS的開發難題,讓孫和翊嗅到了一個餐飲2B市場的資訊需求缺口。

「不同餐飲系統各自獨立、破碎化無法整合,讓IT部門很痛苦。」 他指出。一家稍具規模的餐廳,常見作業流程,從預約、排隊、點餐、結帳、外送接單到後臺帳務管理,得靠多套系統才能實現,因疫情爆紅的幾家外送平臺也無法整合,顯示餐廳資料有整合斷點。「甚至看過數百家分店規模的連鎖咖啡店,乾脆靠『人肉API』,由店員手工輸入來跨系統拋轉訂單資料。」

所以,孫和翊決定自己跳下來開發POS,但他的願景「不只是POS軟體,而是變成打通C和B的橋樑。」從一款搜尋App,轉而要打造一個可以整合所有餐飲商家資訊和顧客需求的大平臺。

融合連鎖餐飲業Know-how,將POS功能參數化滿足多元業態需求

整合破碎化資訊流的策略,更吸引了臺灣餐飲龍頭王品集團的目光。旗下超過400家分店的王品,近幾年大力發展雲端化和行動化,2019年,決定和鴻海聯手投資肚肚的大平臺新戰略,發展未來10年用的新一代POS系統。所以,肚肚在2019年脫離了鴻海新創孵育階段,正式成立公司。

不只出資,孫和翊點出,產品開發過程中,王品連鎖餐飲Know-how更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王品旗下超過20個子品牌,幾乎涵蓋了市場上各種不同的餐飲類型,POS的操作流程也更為複雜,這讓肚肚取得了第一線真實的多樣化POS需求,來進行產品架構與功能設計。王品集團這套大型連鎖餐飲IT系統知識和管理經驗,成了肚肚開發POS系統的重要基礎,也是目標。

不過,想要實現餐飲資訊系統All-in-One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市面上早有不少平板化、App化的POS產品,但鮮少有人能通吃大小規模、各種業態和所有流程。孫和翊表示,餐飲業POS的複雜之處,是難以透過一個統一的POS版本,來滿足所有餐廳業者的需求。例如西式餐廳點餐單位是個人,但中餐廳卻以桌次為主,或像結帳流程有先結帳、後結帳,桌邊結帳等形式。

曾在王品集團擔任多年IT最高主管,現為肚肚資深副總鄭榮輝解釋, 餐飲業的規模與類型多元,因為現成套裝POS無法涵蓋所有需求,通常得客製化來開發特定版本,或是由餐飲業自家IT自行修改客製。

「為了打造出一套餐飲界通用的OS,發展出餐飲圈App Store,」這個大願景讓孫和翊成立了一個規模在同業少見的研發團隊,至今已經投入了40個研發人力,花了數年時間專注在一套系統上。鴻海集團旗下卓越中心更擔任技術輔導角色,找來產學界專家強化肚肚的軟體開發能力,例如導入了網頁自動化測試與電腦視覺系統自動化測試等技術。

參考王品的大型連鎖餐飲經驗,再補上早餐店和飲料店經營型態,肚肚將各類型餐飲樣態的需求先標準化,設計成不同的功能模組,再採取參數化設計,來提供自助式設定。鄭榮輝比喻,這像是一種服務隨選(Service on Demand)設計,一般不具備程式開發技能的店家,也可以在後臺自己設定。

統計至今,採用肚肚POS的店家已經達到2千3百家,全都用同一套POS版本來滿足不同餐廳經營業態的需求。

攝影/洪政偉

在發展POS功能的過程中,技術當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餐飲業者的Know-how。─── 肚肚技術長 王品翔

雲端基礎架構從IaaS改用PaaS,將IT維運人力大幅降低至一人

前端只靠同一支App,後端系統為了維運彈性,肚肚一開始就全面上雲端,採用雲端原生技術,部署在AWS上來運作。這是以研發雲端技術起家的孫和翊最熟悉的形式。

不過,「剛開始使用雲端時,我們沒有正確的利用雲端的力量。」肚肚技術長王品翔回憶,他去年一進入肚肚時任職的第一件事,就是將原先部署在AWS EC2上的資料庫系統,改用AWS關聯式資料庫服務RDS來重構。

一開始肚肚上雲以IaaS服務為主,仍自行設計和維運基礎架構,就像傳統使用本地端主機一樣。「隨著客戶數不斷成長,產品功能也不斷改版擴充,連帶開發人力的需求增加,」種種因素讓王品翔意識到,「技術人力應該更專注投入在產品開發上,而非基礎架構的維運。」像是他們若要自行設計資料庫的高可用性,就需要投入許多人力與時間成本。後來,肚肚決定善用AWS的PaaS服務,將資料庫改用RDS,後續要建立高可用性架構,就會更便利。

不過,資料庫遷移是個大挑戰。去年5月,肚肚直接使用廠商提供的資料庫遷移工具,在雲端資料庫服務建立與原先同樣欄位架構的資料庫,再將資料同步搬遷,只停機10分鐘就完成轉換。

改用雲端資料庫服務後,肚肚也進一步升級所用的MySQL資料庫版本,後續,還建立起讀寫分離的機制,來提升資料庫讀取效能。王品翔指出,客戶數還只有300∼400家時,使用單一資料庫來提供服務,足以因應工作負載,但是,客戶大幅增長上千家後,每逢晚上九點到十點的尖峰關帳時間,出現了大量提交營業報表的分析請求,爆量工作負載就會影響POS功能。所以,肚肚將資料庫用途分為線上交易處理(OLTP)與線上分析處理(OLAP)系統,分別處理交易面與分析面的請求。

另外,肚肚也同步運用雲端監控服務Data Dog以及AWS本身的監控服務,建立雲端服務的監控機制,將維運人力大幅降低至一人,就足以管理數千家餐廳使用POS的全部雲端維運工作。

轉換了資料庫後,肚肚也陸續導入DevOps、CI/CD、自動化測試的機制,來加速產品功能的交付與版本更新,後續更調整了RD團隊的組織架構,打破前端與後端的隔閡,來凝聚團隊向心力。

靠前端分散式資料處理架構,在無外網情況維持POS服務不中斷

不過,上雲端雖然提供了擴充彈性,卻也增加了營運不中斷的外部風險,像是對外網路斷線無法連上雲端,或是雲端業者當機的情況。王品翔指出,相較小店家,大型連鎖餐飲業者對營運不中斷有更高的要求。

尤其,許多大型餐廳,除了櫃檯結帳POS機,也會需要多臺iPad讓店員桌邊點餐,原本靠雲端集中整合地端所有iPad的資料,但遇到SaaS服務中斷,還是得想辦法靠本地端設備和資料同步方式來運作。

所以,肚肚發展出了前端分散式資料處理架構,靠本地端iPad互相同步資料來點餐和結帳,就算斷網也能繼續維持POS的運作。在架構上,肚肚將多臺iPad其中一臺指定為主機,其餘是子機,兩種角色皆可用於點餐、結帳,差異之處是主機是資料同步的主體,所有資料會率先同步於主機,再分別與其他子機同步。也採取高可用設計,主機故障時,可以自動切換到任何一臺子機來擔任主機的角色。

設計分散式系統的資料同步機制時,會遇到CAP定理的兩難挑戰,只能在資料的一致性(Consistency)與可用性(Availability)之間取得平衡,無法同時兼顧。因此,王品翔指出,需要根據POS使用場景來判斷,資料一致性或是可用性的需求,何者更為重要。

為了確保點餐和結帳工作的進行,多數時候以服務可用性優先,容許各子機的資料同步有時間差,不需等待各子機資料先同步到主機,再更新到各子機上,就能進行各項POS操作。但是有三個關鍵必須確保資料一致性優先,一個是點單時,肚肚會鎖定同一時間,同一桌點餐只能用同一臺iPad,來避免重複下單的問題。其次是每日關帳時,為了避免帳務資料發生錯誤,這時得禁止任何子機進行開桌或點餐。另外還有遇到數值不能重複的資料欄位,例如訂單單號,會讓子機統一向主機上的App請求,集中產生單號編號,再回傳給子機開單使用。

多臺iPad平行運作時,單靠一臺iPad主機來負荷資料中心和運算中心的功能,「主機很容易成為效能的瓶頸。」王品翔解釋,為避免主機工作負載過重的問題,主子機的工作要能進行動態切換,將部分主機功能,轉移到子機來處理。例如由子機完成點餐後,將原先由主機自動運算生成圖像化出單單據的任務,直接交給子機負責,再將單據圖檔回傳主機,來指定出單機列印,減輕主機的負擔。「因為我們無法做出一種架構滿足所有情境,所以,一定要設計彈性的轉換機制。」

這些克服現場挑戰的產品創新設計,王品翔坦言,關鍵並非技術上的挑戰,而是需要實際場域的知識經驗,才能理解大型連鎖餐飲業者的痛點,來調整功能,「技術當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餐飲業Know-how。」

整合破碎化資訊流,目標成為餐飲業OS與App Store

建立了一套可以涵蓋前臺到後臺所有餐飲作業的POS系統之後,肚肚想做的是打通所有的資訊流,先推出了可串接自家POS的訂位、訂餐、候位與餐券App,集中管理各類服務的資訊流。不只如此,孫和翊更計畫,訂定標準化的公開API規格,開放讓第三方服務與POS系統串接,目標是讓肚肚POS能成為餐飲界的作業系統與App Store,來建立自己的餐飲服務生態系。

「未來獲客量達到一定規模後,取得顧客同意後,還可以進一步建立顧客消費歷程,發展顧客大數據的應用。」這是孫和翊更長遠的願景,他透露,未來考慮發展跨業合作,讓店家下載肚肚平臺上的顧客消費歷程資料,用實際售前到售後的營業數據向銀行申請貸款。他更計畫要整合歷史訂單資料來推估餐廳食材用量,不只供店家事前採購參考,甚至統一向食品供應商集材議價來降低成本,讓肚肚平臺也成為餐飲業供應鏈更上游的食材平臺。

技術人出身的孫和翊,現在滿口都是餐飲經,站在鴻海和王品的肩膀上,肚肚想要靠硬底子的40人規模研發力,建立自己的餐飲大平臺。

 公司檔案 

肚肚

 關鍵人物 

 肚肚執行長  孫和翊

 肚肚技術長  王品翔

 肚肚資深副總  鄭榮輝

● 成立時間:獨立成立時間為2019年5月

● 地址:高雄市前鎮區成功二路25號11之2A

● 執行長:孫和翊

● 員工人數:100人

● 年營收:6,000萬

 技術部門小檔案 

肚肚的研發部門(RD),現有人數約40人,分為前、後端研發、QA測試、UI/UX設計、大型客戶導入輔導與專案管理等小組。肚肚近期也進行組織調整,將RD進一步分為開發與維運團隊,將每一位RD人員分派開發或維運的任務,來加強前、後端人員協作。RD的研發預算每年超過6,000萬,未來一年,將聚焦自動化測試、維運自動化管理,作為技術發展重點。

 公司大事紀 

● 2015年5月:肚肚找美食App上架

● 2016年12月:肚肚當家App上架

● 2017年5月:肚肚POS 1.0上架

● 2018年4月:肚肚POS 2.0進化版

● 2018年6月:開發POS多機智能自動溝通機制

● 2019年5月:公司獨立成立

● 2019年6月:EDC控制器(Banapi)整合串連iPad POS與銀行傳統刷卡機設備

● 2020年4月:雲端大數據監控與分析平臺導入

● 2020年7月:外送平臺整合上線

● 2020年8月:iOS & Web自動化測試導入

● 2020年9月:桌邊點餐與中餐廚房管理系統(KDS)產品推出

● 2020年10月:批次叫餐與自助掃碼點餐服務推出

● 2021年1月:西餐廚房管理系統(KDS)產品推出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