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人壽數位長 呂新科

去年8月,南山人壽公開一款名為法遵AI助理的生成式AI應用。這款GAI助理,專為法遵人員設計,只要輸入提示詞,就能快速取得案件資訊和判讀說明,減少大量人工檢索判例的作業時間,還能解讀保險裁罰案件,自動生成案件事實摘要和統計圖表。南山人壽已正式啟用這款法遵AI助理,這是他們2年數位轉型的成果之一。

2023年是南山人壽的數位賦能元年,跨入新的轉型加速階段,以服務賦能、數位賦能為核心,展開一系列組織改造。轉變為資訊長、數位長、體驗長、資安長四大職能角色分工、協作,「這是一個完整且具有相互協作的轉型模式,可體現出策略和執行的結合。」呂新科說。

南山人壽找來了前臺北市資訊局局長呂新科擔任數位長。他在大學任職長達23年,擔任過資訊長、教育長等,2019年進入臺北市府,曾以架構工法,成功推動了臺北市的數位轉型。

進入南山人壽,呂新科除了負責擬訂數位策略和發展企業架構,也統轄管理南山人壽的數位生態中心、科技創研中心、數位科技中心和數據研析中心。並且透過數位治理框架,來整合南山人壽客戶生態圈、業務生態圈,和員工生態圈的發展計畫,來賦能服務、業務與營運發展。

「數位轉型是長期進化的過程,必須有數位治理框架協助定錨、對焦組織的策略。」呂新科指出,透過制定框架,有助於指引公司發展方向、目標及資源配置等重點決策。另一方面,框架也能加強組織內各資訊專案計畫與策略的對齊程度,讓轉型更有序和聚焦。

「如何做得更快、更好?資源如何聚焦、團隊如何分工?」都是他關注的轉型議題。呂新科給自己的目標是,系統化加速南山的數位轉型,關鍵作法就是,他熟悉的架構工法。打造企業框架,是實踐架構工法的第一步。

運用架構工法制定南山人壽企業架構

呂新科解釋,企業框架就像建築設計藍圖,包含平面圖、立面圖和水電圖,幫助工程團隊理解建築結構。有了這些參考指引,工程團隊才能展開規畫並改造建物。同樣道理,企業打造數位生態系,也需要建立各種層面的架構圖,確保組織內各部門能聚焦在共同基準上描繪生態系樣貌,進而有序地相互協作。

所以,他一上任便開始擬定南山人壽的企業架構框架。為了讓數位策略與企業策略對齊,落實到顧客、員工、業務員和業務單位的流程上,呂新科借鏡了國際慣用的標準TOGAF(The Open Group Architecture Framework)架構開發方法,搭配UML統一塑模語言、業務流程模型標記方法(BPMN),來發展南山需要的企業架構方法論。

南山企業架構框架共有六大架構,分為四層,第一層和第二層分別為策略架構和業務架構,第三層包含了三項架構,應用架構、數據架構和技術架構,最底層則是資安架構,這套框架也正是南山人壽的數位轉型藍圖。

呂新科表示,這個架構框架下,南山人壽內部可以進一步展開討論,確定各層架構的關鍵組成因素。例如,什麼是業務架構?業務架構需要具備哪些元素?什麼是應用系統?是否需要包含資料邏輯結構元素?這些內部討論,不僅是建立框架的過程,更是對齊跨單位的數位目標。如此一來,「能確保集團內所有部門的策略和發展方向一致,讓組織的數位轉型發展更具系統性。」呂新科說。

「企業架構,能讓組織有序地推動數位轉型。」呂新科強調。

用最小可行性架構法導入企業架構

實踐架構工法的第二步,是要開始導入企業架構。呂新科採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先鎖定其中一層架構,從業務架構開始建置。

這套推動方法是最小可行性企業架構(MVEA,Minimum Viable Enterprise Architecture)的概念,類似最小可行性產品(MVP)概念,從單一切入點,慢慢導入整套企業架構。南山人壽先將TOGAF ADM的業務架構,客製化為簡單的業務與應用系統流程架構,暫時忽略其他架構。透過大量教育訓練和工作坊,讓員工熟悉用BPMN來描述自己的業務流程。再安排業務架構師和業務分析師,與專案開發團隊協作,來產生業務架構。

選擇從業務面切入,因為,呂新科認為:「所有的技術改變,都是要提供更優質的業務流程。」南山人壽加速數位轉型的關鍵,並非是技術本身,而要聚焦流程。

建立Beyond Lab和蒲公英計畫梳理流程

為了梳理流程,呂新科借鏡國際顧問公司Gartner提出的超自動化(Hyperautomation)概念,成立了一支重塑企業文化的推動團隊,名為Beyond Lab,專門協助公司內部單位,從營運分析、流程盤點、梳理到塑模步驟,挖掘流程改善的機會點,來設計出流程優化方案。法遵 AI 助理便是Beyond Lab與法遵單位合作成果之一。

不只法遵AI助理,呂新科也透露,去年年底,Beyond Lab針對內部核保、理賠流程推出一項工具,能快速根據保戶的理賠紀錄、投保狀況和醫務風險等資料,提供保戶的疾病弱體代碼建議,可以加速核保人員或理賠人員的作業。

另外,Beyond Lab也和業務單位合作,開發出能快速判斷保戶職業代碼的工具,來輔助新進的核保人員。

Beyond Lab會將這些解決方案,發展成外掛式的AI智能模組,整合至AI平臺。例如,疾病弱體代碼建議和職業代碼建議,可以成為一支支可重複運用的外掛元件。這個AI平臺提供了一套API,讓內部各資訊系統用來呼叫不同的AI智能模組。

除了要協助業務單位打造工具,Beyond Lab成員也擔任推廣角色,負責將技術專業和數位轉型方法論結合,推廣創新的觀念和文化。

去年,Beyond Lab展開一項蒲公英計畫,來提升不同層級員工的數位技能,進一步激發他們創新管理思維,並將這套思維內化到企業文化中。透過線上課程和實作工作坊,教導各部門的種子學員學習流程梳理和業務架構建模。呂新科解釋,每個業務單位都會派出種子學員,來學習業務流程分析的BPMN方法論和RPA技術。

在2024年,南山人壽內部已涵蓋至少8個部門、166名員工參與BPMN業務流程建模方法訓練,並完成建立91項業務架構文件。而經過開辦RPA自動化培訓計畫,南山人壽透過跨部門開發完成了51個RPA業務應用腳本,應用在核保、理賠等業務流程。

呂新科解釋,當種子學員學成回到業務部門,就能更快彙整自己的業務流程,將技術能力推廣到各業務單位,「這群人是全集團共同推動數位轉型的重要種子。」

中樞化工程:整合垂直型專案與水平型專案

實踐架構工法的第三步,是導入中樞化工程,發展水平型專案,減少技術重複投資。

南山開始實施企業架構後,透過梳理單一流程,建立不少以特定業務流程為主的專案。例如,梳理法遵單位的特定流程,開發法遵AI助理,或是梳理核保流程,開發疾病弱體代碼建議工具。呂新科稱這一類專案是垂直型專案。

數位轉型過程中,企業常會同時發起多個垂直型專案,這種專案各自獨立運作,有些功能類似的模組,往往會重複打造,導致技術重複投資,並衍生維護管理問題。因此,呂新科認為,企業需要積極建立另一種類型的水平型專案。他解釋,水平型專案專指複用性高的共同模組,「類似大樓的共用管道。」

南山人壽正在執行的水平型專案有七項,包含支付模組、單一登入(SSO)模組、身份核驗模組、公告與內容中心模組,以及會員中心模組。這些模組都是各專案經常運用到的技術模組。他們將這七項水平型專案稱為七大中樞工程,也反映出,這些模組都是南山轉型的重要支柱。

「透過水平型專案,我們能以架構驅動的方式重整基礎建設,建立一套共用基礎建設的架構來支持每個數位生態系。」呂新科說。

AI三大發展策略:AI擴增分析、AI智能模組、AI智能助理

不只聚焦數位轉型計畫,面對全球AI浪潮,南山人壽對AI也訂定了一整套的新計畫,包括了三大類AI的發展策略,分別是AI擴增分析(Decision Augment)、AI智能模組(AI Bot),和AI智能助理(AI Agent)。

呂新科解釋,以往大量累積的資料,通常具高維結構且來源複雜,很難用單一統計方法有效地解析其內涵。而南山人壽的AI擴增分析則是結合了統計技術和AI技術,以機器學習來強化資料分析與綜整能力,像是用AI增強複雜圖表解析能力,將難以解讀的數據圖表轉譯成易讀性高的決策資訊。

例如,南山人壽透過導入GNN圖網絡分析,用AI建構客戶數位軌跡的脈絡,再透過提示工程,讓生成式AI解讀非結構化的網絡圖資料庫,萃取客戶的行為根因與健康意識接觸機會點,提供民眾相關的健康新知與服務。

第二類智能模組則是透過一套模組外掛平臺的架構,一個AI模組就像是一隻外掛程式,可用於單一任務,也可以嵌入至各項服務。例如,南山人壽建置了ICD Code智能模組,能根據保戶歷史投保狀況、理賠紀錄及醫務核保風險進行分析,自動提供疾病弱體代碼建議,幫助核保人員更快速進行風險評估。

最後一類AI智能助則是以生成式AI為基礎,開發可用自然語言對話,扮演輔助角色的智慧助理,南山人壽去年正式上線的法遵智能助理,便是由Beyond Lab研發打造的AI Agent應用。這款應用能解析大量裁處文本,將處理時間從數小時縮短至10分鐘內。

南山人壽從2023年開始規畫和建置AI基礎架構,2024年展開重點專案的探索,預計2025年推廣到業務、保險核心流程的應用。

架構工法:有序推動數位轉型的秘訣

組織推動數位轉型時,最具挑戰性的往往不是零散的實驗性專案,而是如何確保每個專案可以快速擴展。因此,不論是推動數位轉型,還是發展AI,呂新科都十分強調延續性和可複用性,要讓每項解決方案和技術成果都能快速擴大規模,而藉由架構工法,能讓組織更有序地推動數位轉型,呂新科說,這正是南山人壽加速轉型的秘訣。

 CDO小檔案 

南山人壽數位長 呂新科

學歷:臺灣大學資訊管理系博士

經歷:曾於大學教職多年,並於2019年接任臺北市資訊局局長,而後2023年2月接任南山人壽數位長一職。資訊局長任內曾推動臺北市的數位轉型工程,曾取得IMD SCI全球智慧城市排名第四的佳績,他個人也獲得2022年IDC年度資訊長的肯定。

 公司檔案 

南山人壽

●地址:臺北市信義區莊敬路168 號

●成立時間:1963年7月

●主要業務:人壽保險、健康保險、傷害保險及年金保險

●員工數:截至113年3月31日內勤員工合計4,216人

●年營收:2023年營業收入共4,676億元

●董事長:尹崇堯

●總經理:范文偉

 公司大事紀 

●1963年7月:設立經營人身保險業務,業務範圍包含人壽保險、健康保險、傷害保險及年金保險

●1972年:成立團險部門,推出業界第一張團險保單

●2011年8月:潤成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引進專業管理成為南山人壽最大股東

●2012年7月:取得主管機關核准,成為公開發行公司

●2023年:南山人壽成立60周年,啟動數位賦能和服務賦能兩大轉型核心。成立「Beyond Lab」導入超自動化的概念,促進各部門跨領域協作,實現持續業務流程優化與自動化工程。成立科技創研、數據研析、數位生態三大中心,發展南山人壽的數位轉型藍圖。

●2024年:Beyond Lab推動RPA培訓計畫、BPMN種子培育計畫

●2024年7月:成立數位科技中心

●2024年8月:對外發表法遵AI智能助理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