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正在進行一項顛覆臺灣醫療IT思維的計畫,如果順利完成,2年後,臺灣將有一套與國際趨勢同步的醫療資訊系統(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簡稱HIS),而聯合醫院資訊長劉德明正主導這個對臺灣未來醫療IT有重大意義的計畫。
2004年10月,劉德明自臺南奇美醫院電腦室主任轉戰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官拜資訊長,這是臺灣醫療院所第一次給予資訊人員CIO的頭銜,也突顯聯合醫院對於IT系統的期待與重視。
今年1月1日,包括婦幼、中興、仁愛、和平、陽明、忠孝6家綜合醫院,及中醫醫院、市立療養院、性病防治所等3家專科醫院正式納入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的體系,也使得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成為臺北市最大的醫療院所,「身為公立醫院,聯合醫院有必要透過IT的改造來提昇臺灣的醫療品質。」這是劉德明的CIO使命感。
走馬上任至今,劉德明為臺灣的醫療IT帶來兩項新觀念,除了呼籲大家「拆解」現有的醫療IT系統,還鼓勵集中式的IT管理。
應用系統分散處理、IT平臺集中管理
劉德明表示,臺灣的醫療IT長期以來存在「大平臺」的現象,也就是掛號、住院、門診、急診、檢驗、藥局、醫療影像、採購、會計系統全部綁在一支大程式裡,儲存在同一臺主機中運作,這樣的做法,雖然可省去各系統要分包採購的麻煩,但也讓系統缺乏彈性,院方不能自行修改其中一項應用系統的功能,因為牽一髮動全身,如果因為一個小小的增修動作,導致系統運作停擺,將直接影響病人的就醫權利。
而所有醫療應用系統程式綁在一起,並集中在同一臺主機運作,也會導致應用程式執行速度慢的問題,以醫師執行門診系統,又要同時調閱病人病史的資料庫查詢應用來說,同時執行兩個程式,就會影響門診系統的運作速度,但將兩個應用系統分開處理,分散儲存在不同的主機中,可增加應用系統個別運作的效率。
「大平臺」的做法讓臺灣的醫療系統缺乏彈性,劉德明決定破舊立新,大刀闊斧的從聯合醫院既有的IT大平臺中,拆分出5項關鍵應用系統─病歷資料倉儲(CDR)、企業資源規畫(ERP)、醫療數位影像(PACS)、門診管理(CMS)、健保申報,這5大系統將從聯合醫院HIS的「大平臺」跳出來獨立運作。
上述5大應用系統是劉德明為聯合醫院規畫的IT藍圖,從今年起將陸續尋找IT廠商共同合作開發,預計2年內完成。
由聯合醫院旗下各分院自行採購、導入這5項應用系統,劉德明認為,這不符合世界醫療IT的管理趨勢。今年劉德明陸續走訪美國、加拿大、新加坡及香港之後發現,國際醫療院所的IT開始走向集中式管理,包括美國波士頓(Boston)著名的Partners HealthCare、加拿大BC省的Fraser Health這兩家聯合醫院都是如此,下轄6家醫院的Partners HealthCare甚至從組織架構開始改造IT,這6家醫院的醫療業務仍然獨立運作,但卻另設CIO的職位整合6家院所的IT管理。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現在就要走Partners HealthCare的路。
VPN總頻寬10月底達27Gbps,居全國醫院之冠
應用系統獨立,又要集中管理,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決定自建中央機房,未來5項應用系統的主機放在中央機房,各院區再透過企業虛擬私有網路(VPN)連結至中央機房中擷取資料。劉德明說明,集中式管理的做法,可降低各分院的IT人力成本,今年底,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的中央機房在鄭州路的行政總部落成後,各分院的IT人力可從現有的4至5人減為2人,其餘人力皆調至中央機房。
依劉德明的規畫,中央機房的定位就像是聯合醫院各分院的網路資料中心(IDC),規模達200坪,機房內將設有10排機架,每家分院都有一整排的主機空間,屆時各院區內不必再購置主機,只要透過網路連結至中央機房就能存取病歷、用藥、檢驗報告…等醫療資訊,在這樣的架構下,網路就成為聯合醫院關鍵的IT建設之一。
事實上,劉德明在2004年10月就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企業虛擬私有網路(VPN),今年1月,聯合醫院院本部及所屬的9家分院已全部透過VPN串連,各分院的病人病歷資料、藥品管理…等醫療應用系統可透過VPN網路交換、共享,未來5項應用系統全部上線後,醫療資訊就可以透過VPN網路在各分院快速流動。
現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的VPN網路總頻寬是500Mbps,今年10月底將擴充至27Gbps,屆時聯合醫院的VPN頻寬規模將居全臺臺醫療院所之冠,「我在奇美醫院時,臺南市與柳營分院以光纖網路連結,總頻寬也不過50Mbps。」劉德明說。
劉德明指出,醫院對寬頻網路的需求本來就高,主要是考量醫療數位影像如X光片的傳輸需求,一張X光片檔案就高達10MB以上,在傳輸過程中還不能壓縮,否則容易失真,醫院得付起法律責任,以聯合醫院的馬祖院區來說,就得租用3條雙向512K的ADSL,再透過負載平衡設備把3條ADSL電路合併成1條1.5M電路使用,在馬祖院區連結至臺北院區的系統下載一張X光片,1.5Mbps的頻寬20秒內可完成傳送動作,「網路頻寬充裕,才能讓聯合醫院的IT系統使用者感覺不出這些醫療資訊是跨院進行傳送 。」劉德明說。
聯合醫院的大容量頻寬需求,除了用做醫療資訊傳輸,也有備援考量,27Gbps的總頻寬中,光是備援網路的頻寬就高達10Gbps,10家分院再各分配到1Gbps。
10個院區重新拉線布建光纖網路
除了傳輸的速度,醫院的網路也要求穩定,但聯合醫院各分院除了成立的時間早,連網路線的歷史都相當悠久,每當網路斷線,IT人員就爬上天花板找故障點,找不到就直接在集線器(Hub)後再拉一條新線,經年累月下來,各分院的網路線早已盤根錯節,過長的線路也容易導致訊號衰減,線路的混亂甚至已讓聯合醫院產生查修不易等管理上的困擾。
為了網路訊號的穩定及方便管理,劉德明認為,聯合醫院有必要重新布建網路線,而且必須採用光纖寬頻網路,目前已委外由大臺北寬頻負責拉線,大臺北寬頻的母公司是大臺北瓦斯公司,其光纖骨幹網路是走瓦斯管線,進入聯合醫院各分院內、縱向貫穿院區大樓的光纖垂直線路則集中走管道間,每層樓的水平線路,在繞了2至3層樓之後,便集中至網路機房做集線管理,也同時進行訊號強波工作。
劉德明說,醫療用的網路不允許斷線,因此聯合醫院網路買了兩套網路設備,光纖線路分別接在這兩套網路設備上,算是真正的雙迴路備援,預期今年底,聯合醫院的光纖線路建設工程將可完成,聯合醫院有6000位員工,每位員工的電腦都連上光纖網路的話,聯合醫院的光纖網路在今年底將達6000個連接埠的規模。
在光纖設備上,考量醫療資訊的傳輸講求速度,聯合醫院捨棄能判別封包、可對資料設定優先傳送順序的路由器,而選擇資料交換速度較快的交換器,以目前1臺交換器最大容量24埠計算,聯合醫院6000埠的網路規模就需要250臺交換器。
病歷資料倉儲系統可調閱病人完整的病史
院區光纖VPN網路在今年底完成後,劉德明就要開始在這27Gbps的網路上搭蓋專業醫療應用系統,預計在2年後完成5項醫療應用系統的建構。首先是病歷資料倉儲系統(CDR),這算是電子病歷資料庫儲存系統。
劉德明指出,在行政院衛生署的推動下,臺灣在2000年就展開電子病歷示範計畫,但在原有「大平臺」概念的醫療系統架構下,一臺主機要處理龐大的系統運算,就快不堪負荷,更何況還要跑出每個病人的病歷史,加上前端的門診系統也和後端的病歷資料庫系統捆綁在一起,要資料庫與門診系統同時運算,會影響講求資料存取速度的門診系統運作效率,因此現在病人就診,在門診系統的電子病歷上只會呈現上一次的用藥、檢驗紀錄。
但是一個病人的醫療史越完備,醫生就能對病人的病情做出更好的判斷,有鑑於此,聯合醫院決定打造獨立的病歷資料倉儲系統,完成後,聯合醫院的醫生調閱出病人的電子病歷後,將出現一條時間軸,上頭記載一位病人在什麼時間至哪一科就診,用過什麼藥,做過哪些檢驗。
劉德明說,香港醫管局目前就有病歷資料倉儲系統,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目前仍在評估該採哪一種資料倉儲(data warehouse)工具。
不過,病歷資料倉儲系統完成後,仍需醫師主動查詢才能顯現效果,但劉德明說,病歷資料倉儲還未導入,就已發生不少醫生在接受轉診的病人時,常懶得進入系統跨院查詢病人上一次的就醫紀錄,醫生就重新為病人做一次在上家醫院已做過的檢查,並重新開藥,轉診病人並沒有獲得延續性醫療的照護,於是聯合醫院針對醫師設計了一個強迫查詢的制度,當醫生一進入門診系統時,會先跳出查詢病人上次就醫資訊的視窗,要先登入,調閱病歷,才能進一步看診。
劉德明指出,病歷資料倉儲系統如果成功建立,臺灣的健保局也可複製一套,當病人的就醫史可以時間排序顯示時,這意謂每天逛醫院領藥等浪費醫療資源的行為可事前防範,在病人掛號時,先進入病歷資料倉儲系統了解病人的就醫資訊,一旦發現前兩天才領完藥,怎麼今天又跨院就診,醫事人員就能進一步溝通、了解病人求診的必要性。
門診管理系統目標完全無紙化
病歷資料倉儲系統源自於醫生門診的病歷資料紀錄,要有完整、清楚的病歷資料,得先從各科門診系統的改造著手,所以,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也準備建立門診管理系統(CMS)。
雖然聯合醫院目前已有門診系統,但在舊的IT架構下所開發的門診系統,不論哪一個門診科別,都以相同的介面、欄位顯示,劉德明指出,目前的門診系統格式很難表達各門診科別的專業,就以腸胃科和眼科來說,理論上兩種科別的電子病歷應該分別顯示人體腸胃、眼睛的圖形,並在圖形上標示病人的病徵,但現在的門診電子病歷系統並沒有做到這樣的專科區別,所以現在的醫生看診,仍需紙本的病歷輔助,紙張病歷上才有門診專科的資料欄位。
劉德明的想法是,醫生的門診系統應該做到完全無紙化,各門診專科的紙本病歷都要電子化,還要將各專科的醫學專有名詞也放進門診系統中,未來病人就醫時,可在醫生的電腦螢幕上看到自己器官的圖形,醫生可就圖解說病情,對病人的病情可做更清楚的描述。
醫療影像系統同步電子化
當門診、病歷系統都電子化之後,主要處理心電圖、X光片等醫療影像系統(PACS)也理所當然要E化,劉德明指出,現在的心電圖還是以紙張形式貼在病歷上保存,未來則打算以PDF檔儲存。
而影像系統再輔以VPN網路,還能加速醫療影像的傳輸流程,以X光片為例, 過去醫師至馬祖院區看診,為病人照了一 張X光片後,必須將X光片帶回臺北院區交由X光檢驗師打報告,才能將X光片建檔儲存,但現在醫生在馬祖院區透過一臺X光片讀片機,就能將X光影像檔以VPN網路傳回臺北院區,檢驗師直接進入醫療影像系統的暫存區就能看到最新的X光片,在看診的醫生還沒回到臺北之前,就能打完報告並將X光片正式歸檔。
當前端的門診、病歷、醫療影像系統都自成單元,後端的行政、醫療用品的採購、財會系統的IT也要同步到位,因此聯合醫院也將建置ERP。
在就任不到1年的時間裡,劉德明畫出了聯合醫院未來的IT架構圖(見圖),他說,聯合醫院整個IT重建工程將費時2年,耗資上億元的經費,一旦完成,臺灣就有一套與國際趨勢同步的醫療IT系統,也預期會是其他醫院仿效的對象, 對病人來說,也能感受醫療品質明顯提升。文⊙陳珮雯
CIO小檔案
劉德明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資訊長
●學經歷:美國伊利若理工學院資訊科學研究所碩士、電機工程研究所博士、國立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現任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資訊長、國立陽明大學衛生資訊研究所副教授,曾任奇美醫學中心電腦室主任、國立陽明大學衛生資訊研究所所長、國立陽明大學資訊與通訊中心主任、逢甲大學資訊中心建教合作組主任、逢甲大學資訊工程系副教授。
公司檔案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主要業務:聯合醫院旗下擁有6家綜合醫院、3家專科醫院。
●員工人數:6000人
●IT部門人數:約60人
熱門新聞
2025-01-06
2025-01-07
2025-01-08
2025-01-08
202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