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部位在比利時布魯賽爾的洋基通運(DHL),在1973年進駐臺灣市場,成為最早的國際快遞公司,不僅有成功的營運模式,該公司的IT建設也是國內快遞業者師法的對象。近幾年該公司的全球IT架構更經歷了一場大規模的變革-從分散走向集中管理,而親眼目睹這場IT變革的正是洋基通運公司資訊處總監趙凱康。

趙凱康表示,5年前的洋基通運,就跟很多跨國公司一樣,全球各分支機構都有自己的資料存放在當地的電腦中心,在那樣的架構下,管理非常沒有效率,例如,要推一個小小的「補丁」,都必須花費相當長的時間才能完成,因為總部把磁片一一寄送給各國的IT部門之後,各地還要避開營運時間才能進行作業;而若一個據點的電腦系統有問題,也會牽連到其他據點的運作,整體說來,系統分散的結果使得成本與風險都跟著增加。

在這樣的前提下,洋基通運開始進行一項「IT全球化與標準化」的工程,並且分別在捷克Praque、美國Scottsdale、馬來西亞Cyberjaya建置資料中心,目前分置在歐洲、美洲、亞洲的全球3大資料中心,不僅是200多個國家、12萬個運送點的IT支援,同時也是彼此之間的備援系統。

除此之外,因為3大資料中心所在據點的時區不同,所以也成了洋基通運1天24小時的「輪值系統」,所隱含的意義在於洋基通運的全球系統,隨時都有人進行監控與回應,其中馬來西亞的資料中心,除了匯集來自亞洲各國的資料以外,還負責早上8點到下午4點的全球系統監控,以此類推。

IT不僅是營運命脈,也成為旗下一項產品

洋基通運以3年的時間完成IT全球化與標準化之後,不論是IT成本或是營運風險都雙雙下降,目前IT已經不僅僅是洋基通運的營運命脈,同時也為洋基通運挹注了新的營收來源,成為一項產品。趙凱康說,洋基通運的IT全球化與標準化,除了IT系統架構、作業流程之外,甚至包括了IT部門的組織結構與IT產品採購都全球統一。

目前洋基通運在全球各分支機構的IT組織都一樣,旗下主要分成3個單位,臺灣也不例外,而趙凱康所管轄的部門,除了主導網路與硬體的技術服務部、負責中文化等營運業務相關的系統服務部以外,還有專司於全球物流運籌的客製整合部,例如廣達、日盛等400多家客戶配送到全球的貨物,就是外包給該公司的客製整合部來做。

客製整合部的客戶,雖然都是透過業務部帶進來,但是能否替客戶達到零庫存的目標,仍舊必須倚賴IT來完成系統之間的介接與資料交換等,而這就是客製整合部的價值,比較特別的是,有的客戶甚至指定要直接跟IT人員談,並且確定該公司的IT能夠充分支援,才願意簽下合約。

趙凱康興奮地說著,洋基通運的物流業務,也就是客製整合部的年度營收,已經達到30億元,大約占居總營收的20%~30%,其中約有400多個客戶以及1500個左右的部門單位,整體說來,洋基通運在物流運籌的發展,就是得力於IT全球化、標準化的集中管理。Clean in the Air
使命背後的1.48億元IT預算

「不論你是從世界的哪一個角落,只要完成下單與取件的動作,就可以在10分鐘後,透過洋基通運的網站進行查詢確認。」這樣的描述,聽起來就像是任何一家國際快遞公司的廣告詞,但洋基通運卻為了要達到Clean in the Air這個目標,平均每年所砸下的IT預算是370萬歐元,相當於1.48億元的規模,趙凱康說,這樣的支出其實大部分都是用在硬體設備的更新與維護,少部分則是用來強化既有的軟體系統。

趙凱康表示,洋基通運的作業流程已經完成電腦化,不論你是負責接電話的客服或是負責貨物接送的運務員,每一個工作環節都需要即時連上網路系統。

從運務流程來看,當飛機還沒有完成降落以前,洋基通運在中正機場的運務中心,就可以透過資料中心所傳送過來的資料,知道哪些物件需要報關、哪些不需要報關,然後再透過自動配送系統,規劃出最節省時間與成本的路線,進而藉由GPRS或是GSM等無線網路,把資料發送到運務員手上的收發器(Scanner),運務員根據Scanner所顯示的資料進行收件、送件的10分鐘後,經由Scanner所讀取的資料也會傳輸到網際網路,當然,這套系統同時也是員工的考核系統之一,每個員工的目標達成率,可以隨時透過電腦系統或是Scanner知道自己的KPI值變化。

CTI與CRM整合之下的藍天計畫,2006年起跑

洋基通運在IT系統全球化、標準化之下,又陸續建置了商業智慧(BI)與知識管理(KM),趙凱康表示,未來這1年將要開始啟動的「藍天計畫」,其實就是把CTI電話系統功能與客戶關係管理(CRM)進行整合,舉例來說,當客戶打電話進來的時候,客服人員只要接起電話的同時,系統已經透過電話號碼的辨識,顯示出來電客戶的基本資料與歷史記錄,除此之外,還能進一步結合KM系統,快速解決來電客戶的問題。

趙凱康認為,這會是一個多方受益的IT建置,對於客戶端來說會覺得倍感親切,對於服務端來說則可縮短通話時間,整體的營運效率也會得到改善。事實上,「藍天計畫」雖然要到2006年才會在臺灣市場導入,但是在經過新加坡與香港地區的1年多測試後,目前系統平臺的漏洞與問題已經趨於穩定。

未來2年內,要把IT架構分割成Demand與Supply

隸屬於德國郵政集團之下的洋基通運,近年來不斷地透過IT系統來提升營運績效,趙凱康莞爾地說,一群德國人加上一群擁有麥肯錫經歷的高階主管,比誰都講究好還要更好的經營效益與原則,2005年初所揭露的發展計畫中,明確表示要在未來2年內,把IT系統架構切割成需求(Demand)與供應(Supply)兩個部分,一方面會使得溝通模式趨向頻繁性的互動,另一方面也可以藉此凸顯工作效率與生產力。

趙凱康表示,洋基通運的IT架構一分為二之後,各國的電腦中心都會轉變成需求者,而分置在捷克、馬來西亞、美國的資料中心將扮演Supply的角色,Demand端的人必須負責收集各種業務面的要求,然後提供給Supply端在最短的時間內回應需求,兩相作用之下將可望提高IT的整體績效,洋基通運預計最快2006年開始執行,然後在2年內完成配置與整合。

基本上,IT架構分割成Demand與Supply之後,CIO的對應窗口將會變得更加專業,而擔負Supply角色的資料中心,將可以根據各國所提出的Demand,快速分析出更貼近商業市場的需求。文⊙楊惠芬

CIO小檔案-趙凱康

洋基通運公司資訊處總監
●學經歷:美國麻州州立大學電機碩士
接任洋基通運公司資訊處總監職務以前,曾在美國 IT產業就職8年,爾後回到臺灣也有5年是在電子產業擔任IT主管。

公司檔案-洋基通運公司

●1969年在比利時成立,1973年成立臺灣分公司
●營運項目:快遞、物流、運籌
●臺灣員工數1200人
●IT部門人數19人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