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歲末,一個溫暖的午後,日月光副總經理盛敏成從一個剛剛結束的會議中走出來,不疾不徐地談起了一些新的IT應用計畫,原來,2003年就已經導入產品資料管理(PDM)的日月光,為了因應逐漸全球化的業務運作,正準備進一步導入產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然而從PDM到PLM,所意謂的不只是研發控管範圍擴大了,更深一層的意義是,日月光想要透過Web化解決方案,來符合業務全球化的策略面思考。

從PDM延伸到PLM,研發控管才能由點到線
目前,日月光的PDM應用,可以說是完全著重在與產品相關的開發上,例如工程資料等,未來則要在PDM的基礎上,持續導入PLM,然後把應用範圍擴大到產品開發專案管理、產品生命週期管理、文件管理、工作流程驅動、協同工作等方面,對於日月光來說,PDM是一個「點狀」的研發控管,PLM則會把相關的點都串連成「線」。

盛敏成說,一個產品從無到有,其實是一連串的過程,首先你必須要有想法,然後才能選擇要用什麼材料來做,而所做出來的產品雛形(prototype),還要能夠符合檢測標準,才能開始進行初步生產以確保品質穩定性,最後才會正式邁入量產階段,否則一個好的創意,也可能只是一個藝術品,而每一個環節的IT工具運用都相當重要。

日月光為了提升研發的質與量,預計近期內就會正式導入PLM,其中的專案管理也是重點項目之一。過去,日月光的專案管理,因為是由旗下工程師自己用Notes開發出來的系統,因此,雖然具備專案開發「進度管理」的基本功能,但是對於開發過程中所產生的文件,卻無法直接與專案管理系統連結,進而影響了整體開發工作的效益提升。

PLM應用,還要擴展到客戶端
值得一提的是,日月光的PLM導入,除了涵蓋一般性的系統功能,為了降低與客戶之間的溝通頻度與無效性,還特別增加了「協同工作開發功能」。盛敏成表示,日月光是做代工的,既然產品所有權不是自己的,而是客戶的,當然所需要的溝通就會更多,例如打線、封裝方式等,因為每一家代工廠所能提供的技術不同,客戶的需求也不是每次都一樣,所以溝通是一定需要的。

但來來回回的溝通過程中,所發生的誤差也不勝枚舉。為了改善這些問題,日月光計畫在PLM的導入中,增加「協同工作開發功能」,在這樣的前提下,客戶不僅可以直接在線上查詢到設計進度,日月光還會提供客戶AutoCAD等軟體來做開發環境模擬,進而提早掌握可以符合生產形態的元素,例如製程技術的限制以及開發端的設計條件、參數設定等。

結合KM把研發資源化為活水
盛敏成說,產品在開發的過程中,其實會產生許多可以重複使用的資料,如果這些資料可以累積出一定的量,勢必可以提升一個公司的研發能力。這些可以重複使用的資料元素,可能是設計圖,也可能是一些參數設定、文件規格、蓋印規格等,日月光為了能夠充分使用這些研發資源,預計將在PLM的導入計畫中,把知識管理(KM)與工作流程緊密地整合在一起。

簡單地說,就是產品開發過程中所產生的資料,相關人員都必須整理出來,而且放到知識管理系統以後,才能把產品開發的工作遞交到下一個流程。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知識管理也是一種內部的技術移轉,因為一張設計圖可能會有100多個衍生產品,在這樣的前提下,這張設計圖至少可以被重複使用100次,但是,如果只有一個人知道這張設計圖的存在,那麼其他人勢必就需要投入時間來完成,同時也造成了開發資源的浪費。

組織改造,加速凝聚PLM導入共識
盛敏成說,IT畢竟只是一個工具,真正改變的其實還是人,因為當PDM的應用延伸到PLM之後,研發工程師的工作方式也會跟著改變,舉例來說,當一個問題發生的時候,以前的工作方式,可能會把問題追蹤的焦點放在「人」身上,A甚至覺得就是因為跟B的關係不好,所以才會使得問題遲遲沒有得到解決,事實上會發生這樣的問題,主要就是因為開發過程中,沒有把所有的記錄保留下來,最後往往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來找出問題,PDM與PLM的導入則使得問題處理的方式,可以循著系統記錄來找。

這樣的轉變,甚至影響了IT的需求與供應。盛敏成說,2003年導入PDM的過程,雖然已經分成兩個階段來完成,但是內部的反彈依舊存在,部分員工甚至覺得IT部門很雞婆,只會沒事導入一些IT工具來要求研發人員配合,後來,大家採用PDM之後,漸漸地體會到這項工具的好處,例如,問題發生的時候可以循著系統記錄追蹤、可重複使用的開發元件取得更容易、甚至是工作產出的證明等。

面對接下來的PLM導入工作,由於涉及範圍更廣,因此2005年初開始,日月光就不斷地進行溝通。最後,因為遇上工程部門的組織改造,如何證明人力配置的適當性,變得很重要,否則可能就會開始檢視裁員的必要性,這個時候開發人員對於系統工具的態度,自然就從被管理、被監督、被要求轉變成可以證明工作表現的工具需求。文⊙楊惠芬

每5年一次的軟體授權,企業壓力大
每5年就要重新續約一次的軟體授權機制,對於大多數的企業來說,是很大的成本壓力,盛敏成表示,目前的軟體授權大多是5年一次合約,簡單地說,就是每5年就要重新購買一次軟體使用權,面對這樣的現況,營運規模較大的公司,或許還有「以量制價」,甚至是「不續約」的談判籌碼,但是,對於營運規模較小的廠商來說,軟體授權確實是一個很大的成本壓力,而最理想的周期應該是以10年來作成本攤提基礎。

除此之外,軟體廠商也應該要提供持續性的服務,而不只是把產品賣了就沒事,最起碼也應該在軟體上線後,來了解一下客戶的使用情形,有沒有什麼問題,盛敏成說,這就像是生孩子的過程一樣,懷孕初期要小心安胎,生出來之後還要持續觀察是不是健康,而1年後是不是又真的會走會跑了,但是這些最基本的,軟體廠商往往都沒有做到,更別提系統出現問題之後的處理了。

以日月光的情況來說,更不可能允許任何系統問題來影響生產,因此,大部分的問題都必須自己想辦法解決,才能把系統對生產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再則,因為軟體系統的關連性與複雜度都比較高,一時之間,很難立刻定義出真正的問題在哪裡,如果要等到真正的問題源找出來之後,軟體廠商才能提供支援,那麼,對於生產所造成的影響勢必有增無減。這個時候,軟體廠商如果願意充分支援,會比較容易得到使用者的肯定,事實上,軟體授權本來就應該把技術服務納為其中,而不只是軟體本身的授權。文⊙楊惠芬

CIO小檔案-盛敏成
日月光集團高雄廠資訊中心副總經理
中華民國資訊長協進會理事長
●學經歷:交大資訊工程博士;在加入日月光之前,曾任職於中鋼儀電處工程師、IBM T.J Watson Research Center Visiting Scientist 、福雷電子資訊處長、屏東商業技術學院資管系副教授。

公司檔案-日月光
●公司簡介:半導體封裝測試,年營收規模500億元。
●IT部門人數:200人,其中約有35%負責MES製造執行系統,25%負責基礎架構,25%負責ERP、SCM維運。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