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多前,接下台証證券副資訊長職的吳益竹,對於資訊部門的要求,就是每一個決策都必須與公司的商業策略結合,這樣的想法貫徹執行下,不僅贏得決策高層的青睞,並且晉升為「資訊長」,整個資訊部門的運作,也變得主動而且大膽創新,吳益竹有感而發地說,如果一個團隊只是空有技術,而沒有把技術與商業策略整合,就是枉然,唯有兩者結合之後的專案,才能見樹又見林。

以OLAP找出市場區隔,尋找台証證券的藍海
台証證券在7月上線的OLAP(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線上及時分析)專案,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吳益竹表示,臺灣的證券市場,至今雖然是以傳統的交易模式為主,但電子交易的比例也不斷增加,面對這樣的市場發展趨勢,台証證券不可能置身事外,以現階段的情況來說,台証證券在市場上的占有率名列第三,不過電子交易所占的比例,卻遠低於其他廠商表現,而且只占台証證券的15%~17%。

吳益竹認為,要改善這樣的情況,經營團隊勢必需要更多面向的資料分析,因此台証證券決定導入OLAP,來因應市場的快速變化,針對不同的客戶族群,提供差異化的服務,甚至要找出市場區隔,找到台証證券的藍海。

目前臺灣的證券市場,大多是以35歲以上的人口居多,一般來說,這個族群裡面比較有資產的人,大多是不習慣電子交易的年長者,習慣電子交易的年齡層,卻又相對沒有豐厚的資產,在證券交易的市場中,進進出出的投資行為雖然活躍,但資產有限的情況下,也比較容易陣亡。

面對這樣的情況,台証證券可以透過OLAP,針對既有會員進行交叉分析,進而針對不同的族群,開發出適當的產品或行銷,吳益竹表示,OLAP的專案,在今年3月啟動之後,7月已經完成第一個階段的建置,過程當中,最困難的就是需求不斷變更,因為OLAP專案一開始啟動的時候,使用者端並不清楚OLAP可以做到什麼程度的分析,因此開出來的需求並不精準,而且大多是從傳統的報表概念而來,直到第一個階段的需求驗收之後,使用者端才驚覺OLAP的多維度分析,與傳統的報表分析差異甚遠,進而延伸了許多新的需求。

導入OLAP之後,使用者端可以自己進行交叉分析
事實上,因為需求不斷變更,而產生來來回回的修改,已經是資訊部門原本預期中的事情,現在,台証證券的OLAP已經在7月正式上線,相較於過去,對於IT與使用者來說,OLAP帶來的作業模式已經有很大的不同,以往使用者端對資訊部門提出需求之後,資訊部門的相關人員,就必須以SQL查詢指令,把使用者端所需要的資料,從客戶關係管理系統的資料庫中撈取出來,然後使用者端再透過Excel的圖表呈現出來,整個過程往往必須花費一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而且只要稍微複雜一點的需求,就會讓資訊部與使用者端都忙到人仰馬翻。

現在,透過OLAP系統,不僅可以做到多維度的分析,使用者端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任意組合並且調整分析的面向,對於使用者來說,除了可以大幅降低對資訊部門的依賴,更重要的是,可以根據市場發展情況,及時分析並且規畫出適當的產品,對於資訊部門的人來說,則有更多的時間專注在底層的資料處理。

證券交易的客群分析只是開始,後續還要做基金、債券的客群分析
吳益竹表示,台証證券的OLAP,雖然已經在7月上線,不過由於第一階段的工程,只有著重在主力產品「證券交易」的客群分析上,其他包括基金、債券等產品的客戶分析,未來也會逐步涵蓋進來,不過依據現階段的規畫來看,繼證券交易的客群分析之後,所要做的就是電子交易分析。

台証證券在時間壓力的現實考量下,對於OLAP的底層資料處理,只能鎖定與證券交易相關的資料,進行資料擷取、轉換、載入作業,而不是把客戶關係管理系統的資料,全面轉置到OLAP的資料庫,這樣的作法,可以縮短資料產生的時間,並且協助高層決策,快速反應市場需求。

此外,由於OLAP涉及許多歷史資料的交叉分析,因此在測試的環節上也不容小覷,吳益竹表示,OLAP在正式上線以前,台証證券至少就花費了將近1個月的時間進行測試,過程中,也檢視出資料模型定義所衍生的問題,例如:一人多帳戶的情形,過去只有用「帳戶」單一面向進行分析的時候,並不會因為同一個人在台証證券擁有多個帳戶,就會在交叉分析的時候,出現資料衝突的問題,現在,隨著OLAP上線之後,產品經理等相關人員雖然可以根據多個不同維度,進行資料的交叉分析,但也發現了一人多帳戶對交叉分析造成的影響,面對這樣的情況,資訊人員就必須不斷與使用者端進行溝通,並且逐一取得共識,才能回到IT端來解決資料模型定義的問題。

吳益竹表示,任何一個新的系統上線,都與舊的系統有所關連,如何降低潛藏其中的問題,似乎只能在系統上線前反覆測試,上線後還要隨時注意風險,事實上,台証證券的相關人員,常常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沙盤推演,因為隨時都有不同的專案在進行,而每個專案所牽連出來的系統問題,都必須要能提前掌握,才能把風險降到最低。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台証證券的OLAP系統,雖然是採用國際性的產品,但是,並沒有盲目跟隨潮流採用韓系產品,吳益竹表示,韓國證券市場的電子交易,向來就比臺灣活絡,相關的產品也發展的比較早,因此部分廠商會選擇韓系產品,不過以台証證券的情況來說,選擇產品的重要關鍵,除了穩定與快速以外,後續每年必須支出的維護成本,也是重要考量之一,在這樣的前提下,台証證券認為沒有一定要選擇韓系產品的必要。文⊙楊惠芬

 

吳益竹因緣際會步入金融業

台証證券資訊長吳益竹,原本在製造業已經貢獻了16年,後來,約莫在2000年左右,隨著.com的興起,新的應用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這一波大家都想往外多看看的風潮中,一家又一家前途似錦的新興企業出現了,吳益竹決定給自己一個機會,毅然決然成為和訊企業的一員,並且專注在中小企業的ERP開發,後來,和訊因為.com泡沫迅速退出市場之後,吳益竹就在公司的安排下,進入和訊企業幕後金主—中國信託旗下,自此,開啟了吳益竹與金融業的機緣。

從製造業到金融業,吳益竹認為,從IT管理的角度來看,製造業與金融業之間並沒有太大差異,所要面對的供應鏈關係也是一樣,最重要的任務,還是如何把IT技術轉變成商業競爭力的一環。文⊙楊惠芬

CIO小檔案-吳益竹
台証證券資訊服務部資訊長
●學經歷:民國73年淡江大學電算系畢業之後,就一直從事資訊相關工作,在進入金融界以前,曾經有長達16年的時間,是在製造業擔任資訊部門主管,直到5年前因緣際會進入中國信託IT部門,而後又在2年前轉任台証證券資訊部門主管。

公司檔案-台証證券
●主要業務:證券、期貨、債權、基金等交易
●公司人數:2000多人
●IT編制:85人(主要區分為系統維運、系統開發、專案管理等3個組別)
●IT預算:平均每年2億元專案執行預算,不含人事管銷等基本支出。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